《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2860字。
“种子萌发形成形成幼苗(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位于七年级上册的102页,属于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6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第1课时的内容。
在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之后,再来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准确理解绿色开花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是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的第1阶段,也是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的起点,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包括“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和种子萌发的条件”4部分内容,核心是阐明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生长、发育特征。
本课首先介绍了生物的生活史与植物的生活史概念。然后通过对种子结构的观察与解剖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种子的结构类型;通过观察种子萌发时的形态结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种子萌发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知识类型和地位、学生水平和发展需要、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知识目标的要求层次。本课的知识目标有:
(1)描述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知道种子在其生活史中的作用。
(2)描述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特点,明确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含义。
(3)描述种子萌发的变化过程;说明各部分结构的发育趋势,理解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
2.能力目标。从知识点挖掘出能力目标。本课的能力目标有:
(1)运用解剖观察的方法,按一定的目的顺序,观察种子的形态结构。
(2)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大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3)尝试对教师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展开争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能力目标一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是从知识目标中挖掘出来的。本课的情感目标有:
(1)认同种子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观点。
(2)在观察、解剖、质疑的过程中体验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的配合。
三、教学重、难点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