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400字。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附教学反思)
〖教材简析〗
本节教材内容从绿色植物的生活史概念引入,种子萌发是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的起点,以“观察种子结构―了解萌发过程―分析萌发条件”为线索,讲解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生长发育特征。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
(1)让学生识别大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并指出双子叶和单子叶种子结构的主要区别;
(2)识记种子的成分;
(3)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2.能力:
(1)通过解剖和观察植物种子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设计表格,列表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探究种子的成分,掌握定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4)通过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5)通过探究种子萌发外界条件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对照实验这一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方案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2)通过学习种子萌发的条件,帮助学生树立起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解剖和观察种子。因为:
(1)种子是形成下一代植物体的基础,种子中具有将来发育成幼苗的基本结构――胚;学生只有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才能顺利地理解小小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原因。
(2)若要识记种子的结构,必须让学生亲自实验,动手动脑,解剖、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再通过归纳对比获得。这样既符合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又有利于学生掌握探究生物体结构的实验方法。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