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 资源简介:
约6880字。
《细菌》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课程分析】: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也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食物进行防腐。所以课本通过细菌的发现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实现,课本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并且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细菌的特征的认识: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叶绿体,因此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很快,在环境条件不良时可以形态芽孢,这两个特点使细菌几乎无处不在。
【学情分析】:学生对细菌是十分熟悉的,但让他们说出细菌的一些重要特征,却又很困难,所以说学生对细菌是熟悉但不了解,因此他们的求知欲非常强烈。特别是作为八年级的学生正是好奇心最强烈的时期,利用这个特点来进行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班学生活泼但不好动,喜欢表现但表现方式不对,常常在不恰当的时间表现自我,教师应注意加以引导,使他们在合适的时间表现自己。使他们的思想处于学习状态,能够正确的表现自我。处于“愤”“悱”的思维状态。
【学习目标】:
1.能够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和细菌的营养方式。
2.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理解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设计思路】:根据初中《生物实验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张熊飞教授所著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倡导探究性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究、勤于动手,能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并解决新问题,同学之间能进行交流与合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设计了教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并且运用技能操练和课后练习来发展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生物新课标的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模糊的东西变得形象具体,使“死的”变成“活的”,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细菌的形象,在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在进行提纲式学习时有了具体的情境可以进行探究,为后面的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在前面宏观认识细菌的基础上又从微观方面认识了解细菌。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充分运用诱思探究理念和多媒体结合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性学习,使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基础性得到发展。
在教学中注意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强调细菌的形态;增强学生对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和细菌的生殖的记忆,使本节重点显得突出。
对于本课的重点巴斯德实验,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则提供大量的资料和学生已有知识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让学生觉得只要肯动脑动手,没有不能解决的困难。
【教学流程】:
一、感知细菌:
(一)激趣导入(课件投影)你的手上有细菌吗?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你了解细菌吗?
(设计意图:前面我们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生已知通过肉眼可以看到细菌的菌落,但仍觉得细菌很陌生、很遥远,设计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到细菌就在我们身边,就充满了我们的生活。)
(简要实录:细菌是分布在我们身边的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生物,在我们周围和身体内部到处都有细菌的存在,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尽管我们知道细菌分布十分广泛,但却不了解它们的结构和生活方式,所以希望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二)(课件投影)细菌的发现:由于细菌微小,肉眼看不见,所以人们虽然时时刻刻在与它们打交道,却一直难识细菌的庐山真面目,细菌被蒙上了一层神秘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