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4290字。
人体废物的排出
【设计依据与构想】
本设计力图体现《标准》中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的知识,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过程中以讨论尿的形成为探究活动的突破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 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基础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课件,努力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方法上,着重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讨论等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情感上,重视教材本身所蕴含的科学思想教育,促使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3.列举人粪尿处理不当的危害及资源价值。
能力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3.通过调查、访问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观察有关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2.引导学生认识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2.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3.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教学难点
1.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2.人体废物排出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尿的形成录像和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田世国捐肾救母视频。
2.教师准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沼气池、沼气发酵、高温堆肥、生态公厕的介绍资料。
学生准备
1.学生复习泌尿系统的组成、肾单位的主要结构特点和毛细血管的特点。
2.访问有经验的农民,了解人粪尿和化肥的优缺点以及在农田中的施用情况,并整理成资料。调查当地人粪尿有没有进行无公害处理,怎样处理的。
3.收集人粪尿处理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及分析】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一: 出示“患尿毒症的病人进行肾透析”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顺势提出: 患尿毒症的病人为什么要做肾透析治疗?经过学生短暂的讨论交流,很容易得出是为了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的结论,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主题。
方案二:出示“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田世国捐肾救母表彰图片”。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话题。一个儿子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