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和血型》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4600字。
血液和血型
【设计依据与构想】
《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学生阶段发展目标和具体的认知水平及所学知识的属性,设计多元的课堂活动,推行多元的有效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的体验中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升华。
本课教学共需2课时,教学构想是通过多元的课堂活动,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的过程。第1课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主要是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通过4个活动“观察血液分层现象”“观察人血涂片”“实践应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我想我说”,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第2课时(输血和血型)以理性认知为主,但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主要是通过创设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解释血型鉴定原理及过程。
3.概述人体的血量,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4.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说明输血原则
5.举例说出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血液分层演示实验,描述分层现象,概述血液组成。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液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白细胞,观察它们的大小及形态特点。
3.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根据各项化验数据与正常值的比较,体验它为诊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能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愿意向家长、亲友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并确立自己成年后愿意无偿献血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解释血型鉴定原理及过程。
教学难点
1.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2.解释说明血型鉴定的原理及过程。
3.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课时计划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在实验室适时采集新鲜血液,进行血液分层实验,以便课上学生亲自观察。
2.显微镜、人血涂片玻片标本(每两人一张)、纱布、镜头纸等。
(若制作人血临时涂片进行观察)消毒针、消毒载玻片、脱脂棉签、75%酒精等。
3.一张血常规化验单,教师本人的无偿献血证。
4.相关视频: 《人血液分层实验》、《血液的组成及功能》《ABO血型鉴定》《无偿献血》。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