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试题(打包26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打包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1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10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11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12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13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14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15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16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17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18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20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3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4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5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6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7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8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9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1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3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4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5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6 Word版含解析.doc
模块综合测评
(考试时间45分钟,本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
B.内环境的绝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C.只有通过细致的生理协调过程,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氨基酸、糖原等各种物质
【解析】 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而不是内环境,A项错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绝对稳定状态,B项错误;糖原分布于肝脏细胞或肌肉细胞中,内环境中不存在糖原,D项错误。
【答案】 C
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B.在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
C.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大,则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动作电位增大
D.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主要依靠突触前膜通过主动运输释放的神经递质
【解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突触处,主要通过神经递质实现单向传递,A项错误;在神经纤维上,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B项错误;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Na+内流,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大,则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动作电位增大,C项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D项错误。
【答案】 C
3.如图是反射弧示意图,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若Q处受损,仍可产生感觉
B.该反射弧中包括三个神经元
C.在神经中枢中表示有两个突触
D.若P处受损,电刺激Q处肌肉不收缩
【解析】 Q是传出神经,若Q处受损,刺激感受器,兴奋能传到神经中枢并沿脊髓上传到大脑皮层,仍可产生感觉,A正确;由胞体的个数可知:该反射弧中包括三个神经元,B正确;读图知:在神经中枢中表示有两个突触,C正确;Q是传出神经,若P处受损,电刺激Q处肌肉仍能收缩,D错误。
【答案】 D
4.如图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刺激X→结构Y→胰岛A细胞→激素Z→靶细胞
A.正常人体内激素Z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B.靶细胞识别激素Z的物质是细胞膜上的脂蛋白
C.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
学业分层测评(一)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利用胚芽鞘所做的实验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是( )
【解析】 温特的实验设计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促进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弯曲生长。
【答案】 D
2.将燕麦胚芽鞘作如图所示处理,经过几天后的变化情况是( )
A.向左弯曲 B.向右弯曲
C.直立生长 D.停止生长
【解析】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促使尖端下部生长,单侧光照使生长素在尖端处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此题由于左侧切口,生长素在尖端部位虽能横向运输,但不能向下运输促使尖端下部生长,所以胚芽鞘右侧生长快,使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答案】 A
3.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的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 min匀速转一周的速度。则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图中的( )
【导学号:07950004】
【解析】 将暗箱置于旋转器上水平旋转,意味着暗箱、花盆一起旋转;幼苗只受来自小孔的单侧光照射,由此推知幼苗向光源(小窗)生长,即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4.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
作为其对照组,最合适的是( )
【解析】 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切段形态学的位置的不同,故答案为D。
【答案】 D
5.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
……
学业分层测评(三)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人体脑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氨基酸( )
A.淋巴 B.组织液
C.血浆 D.血液
【解析】 人脑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脑细胞的营养物质都来自组织液。
【答案】 B
2.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渗透出的液体a,渗透回毛细血管的液体b和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之间的关系是( )
A.a=b B.a=b+c
C.a=c D.a>b+c
【解析】 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渗出的液体等于毛细血管重吸收的液体与进入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之和。进入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最终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汇集进入血管,所以能保证各部分液体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 B
3.通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 )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解析】 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亦增加,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而淋巴是组织液渗透而形成的,且单向流回血浆,故淋巴生成也增多。
【答案】 A
4.(2016•衡阳市八中高二月考)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
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解析】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A正确;淋巴液起源于组织液,通过淋巴管的收集到达淋巴结过滤,最终汇入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液循环,因此在淋巴液和血浆
……
章末综合测评(六)
(考试时间45分钟,本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能确定
【解析】 由题图可知: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给c,所以a是消费者、b是生产者、c是分解者。
【答案】 B
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环境和分解者
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
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
【解析】 食物网形成的原因是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据不同营养级;该食物网中未体现出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两种成分;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此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交替形成,鹰分别占有三、四、五、六这四个营养级。
【答案】 C
3.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水鸟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
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解析】 一般春夏季水生生物种类较多,冬季较少,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A正确;芦苇和藻类属于生产者,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B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量,C正确;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中含有蛋白质等含N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D正确。
【答案】 B
4.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