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6年优质录像课评比《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ppt85(3份打包)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课标版 / 高中课件 / 必修二课件
  • 文件类型: doc, ppt, docx
  • 资源大小: 87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2/12 19:31:1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zzzysc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14张。课件主要讲解了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等内容。课件制作精美,知识点讲解图文并茂、形象直观。适合新课教学使用。

福建省2016年优质录像课评比厦门第二外国语学校参评人教版必修二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课件(14张ppt)+教学设计 (3份打包)
减数分裂.ppt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厦门二外陈丽珍).doc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厦门二外陈丽珍).docx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
  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陈丽珍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阐明减数分裂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
  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和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教学难点
  (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点。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论法、模型建构等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具
  PPT课件、自制染色体模型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言 循着科学家探索遗传的足迹,回忆孟德尔、遗传因子和基因。继续沿着科学家探索的足迹,看一下科学家又有什么新发现?在知道科学家的发现之前,先思考如下问题。 体现科学性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课前思考:1.人的生命起点是什么?
  2.预测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分裂方式应如何?
  精子?                       分裂
  受精卵(46条)      人   (板书)
  卵细胞?                     分化
  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 点出本节课主题——减数分裂
  简单介绍减数分裂的发现过程。
  学生
  思考相关问题并回答。
  指导看书,P16 设疑激趣
  温旧学新由现实问题导入,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点出主题。
  学生体验科学探索过程。
  减数分裂概念 一、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分解概念,分析概念实质。
  强调 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指导看书,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其关键词。 通过对概念的分析、
  解剖,引导学生对概念实质的理解,从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精子的形成过程
  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 以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为例,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讲述: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2-1)。
  精原细胞就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而精子就是成熟的生殖细胞。
  从精原细胞形成成熟的雄性生殖细胞---精子的过程,就是减数分裂。
  思考1:减数分裂的特点是细胞连续分裂两次,那体现在哪里呢?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子细胞
  (板书)
  思考2:精原细胞染色体数目多少?精子染色体数目多少?
  思考3: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减少一半,那染色体又是如何减半的,是不是细胞每分裂一次,它都要减半呢?
  探究活动:指导学生阅读书本P17和P18的内容,利用自己的染色体模型,尝试建构染色体行为变化并回答相关问题:
  1.染色体减半发生在什么时期?
  2.染色体减半的原因是什么?
  3.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4.联会的概念
  5.四分体的概念
  重点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在同学讨论、思考、回答的基础上,在不断的思维碰撞过程中,澄清相应概念,师生一起建构完整的减数分裂过程。
  1. 间期
  和有丝分裂间期一样,复制的结果,1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                          (模型)
  2.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复制完成后,细胞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期,此时的细胞叫初级精母细胞。重点讲解下面的概念。
  联会: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同源染色体,指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模型)(举例说明)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
  就叫做四分体。(模型)
  交叉互换: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板画)
  强调: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DNA)
  强调:减数分裂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不是着丝点分开。
  拓展问题:有丝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吗?同源染色体有上述行为吗?
  3. 减数第二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基本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
  结果: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4个精细胞,减数分裂完成。
  强调:减数第二次分裂通常没有间期,或者间期很短,染色
  体不再复制,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没有再减半。
  问题: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以及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有何变化?
  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次级精母细胞相同,比初级精母细胞减少一半。
  最终,精子细胞再经过变形,形成精子,便于游动。
  利用板书和图解再次归纳一下减数分裂过程的特点。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子细胞—4个精子。
  (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
  比较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不同点 分裂后形成(体细胞) 分裂后形成(生殖细胞)
  细胞分裂(1)次,产生(2)个子细胞 细胞分裂(2)次,产生(4)个子细胞
  子细胞和母细胞的染色体数是(相同 ) 子细胞和母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不同 )
  同源染色体不出现联会、四分体、分离现象 减数I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分离现象
  相同点 细胞分裂过程中均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染色体复制(1)次
  在比较中穿插强调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的特点。
  1.染色体复制在精原细胞时期。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一次分裂时期,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3.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一分为二,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精原 复制 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  单体分开  精 变形 精
  细胞      精母 分离(自由组合) 精母           细胞     子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是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形成过程。请同学自己描述一下减数分裂的概念并举例说出减数分裂的主要特点。
  指导看书P16~P17
  学生思考
  同学拿出染色体的模型讨论、建构染色体应该发生什么变化
  并结合P17的图解和书P18的内容
  尝试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识图
  思考:
  联会与四分体时期染色体的区别
  学生识图
  回忆、再现有丝分裂过程
  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的旧知识。
  师生共同总结
  利用实例先整体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
  构建知识框架,创设情境,预设问题伏笔,形成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
  学生在有丝分裂的基础上,探究体会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形成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直观印象。
  利用多种手段,通过问题串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形成批判性思维,结合老师的精讲突破重难点。
  利用模型建模,
  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新的知识。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利用表格
  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反馈教学效果
  再次强化本节的重、难点
  引导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内化。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说明
  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陈丽珍
  本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分为两个小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时上做如下安排:本节教学课时分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什么是减数分裂和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讲完精子的形成过程后,引导学生比较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点。第二课时在学生学完精子形成的基础上,比较学习哺乳动物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受精作用。
  本设计主要围绕《减数分裂》的第一课时展开。由于减数分裂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给学生的准确认知带来困难,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理解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的变化也是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过程,即学生要学会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理性思维。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两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1.批判性思维: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串,引导学生以问题驱动作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形成批判性思维,在思维碰撞中学会理性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概念,从而掌握相关的概念。
  2.模型与建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安排了模拟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模型建构,力图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变化,加深学生理解减数分裂主要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并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思考问题、怎样解决问题,领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上完这节课以后,经同行的点评和自己的反思,现总结如下:
  设计较好的环节:
  1.整体设计思路
  整节课的设计思路是整体——局部——整体的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减数分裂这节课的知识点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整节课关键就是如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认清问题的实质,引导学生解决相关问题。老师先从概念入手,利用画图形的方法,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变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再变四个精细胞,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知识框架。从精原细胞(23对)——精细胞(23条),告诉学生起点和终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针对性强,少走弯路。
  在学生有了本节课的整体框架后,再引导学生把焦点集中在探究细胞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也是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利用一个完整的减数分裂图解,让学生对整个减数分裂过程有一个完整、连续的认识过程,回归知识的整体性。这种图解法不错,作为主板书很直观,而且,能把整节的知识点串成一个整体,要用时,随时就可拿来用,很方便。比如,哪一阶段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哪一阶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一看就很明了,可以说,整个板图在这节课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课题引入
  精子?                       分裂
  受精卵(46条)      人  
  卵细胞?                     分化
  觉得这样的课题引入既切合学生实际,又富有推理性,也符合学科的生命性与科学性。生命观念也是生物核心素养之一。联系生活实际,从已知的每个人正常细胞应该是46条染色体,推测精子和卵细胞应该有几条染色体,从而引入课题。这样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较快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3.批判性思维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置较多的问题串,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如何科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减数分裂的概念较长,学生短时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抓住4个关键词“范围、时期、特点、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剖析,最终理解概念内涵。在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比较抽象,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的突破口很重要。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如“减数分裂的减半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还是着丝点的裂开?”、“什么是同源染色体,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一定是相同吗,含有单体时能叫同源了染色体吗?”、“有丝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吗?”类似这种层层递进的问题串,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制造思维的冲突,形成批判性思维,学会科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模型与建模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