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株的生长——幼根的生长》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210字。
植株的生长——幼根的生长
一、教材分析
“植株的生长”一节选自鲁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生物学》六年级下册,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二节中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后,为进一步学习植物的“开花和结果”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做准备,因此本节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幼根的生长”这部分内容是“植株的生长”内容的一部分.幼根的生长通过根尖分生区的分生组织和伸长区的细胞体积的增大来完成。教材首先介绍根尖的结构,是为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做铺垫。该实验重在培养学生掌握测量数据的方法及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通过该实验和观察根尖纵切面细胞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和根长长的原因。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的分裂及分生组织的特点,种子的结构与萌发,是本节课的前提与铺垫。但学生对种子萌发后生长成为植株的过程仍然模糊不清,特别是跟的生长更是缺乏认识。同时,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较活跃,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合理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实验观察,思考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与本节有关的要求是“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因此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描述根的生长过程
2、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通过学生亲手培育根尖和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重难点
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描述根的生长及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准备
培养幼根长到3——4cm的玉米或小麦种子若干;观察记录表,根尖永久装片、显微镜、实物投影及相关视频材料、镊子直尺、滤纸、圆珠笔、培养皿、玉米种子。
五、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节的导入可以通过对第一节所学知识种子萌发部分的复习,以萌发后幼苗是如何生长的?引入新课;也可以通过生活现象“参天大树,始于种子”种子萌发后各部分是如何由小长大?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引入本节的内容:植株的生长主要表现在根的向下生长和枝条的向上生长,以及木本植物茎的加粗。
根的生长,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来解决。材料可以选择大豆、玉米等植物的幼根。由于这个实验的时间跨度很长,所以要提前进行部分实验的准备,比如种子幼根的培养等,这样能保证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影响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亲身实验的过程。
另外,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班班通、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明确根尖各部分细胞的特点与实验相结合而解决问题;也可以将根尖的结构制作课件动态展示根尖的结构,学生更能直观的了解根尖的生长即根的生长。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说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则主要通过小组合作,观察、讨论、分析去学习知识;通过课上的探究活动,共同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七、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通过观看课件、观察、实验、科学探究为手段,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逐步获取知识,变苦学为乐学,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合作的精神。
(一)新课导入:(2')
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的视频引入,种子萌发后,幼苗就要通过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来生长,引出——根的生长。同时回顾上学期学习的“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分生组织的概念,这样既可以复习种子结构及萌发过程,又可以以旧带新,注重知识的连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