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3080字。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济南第三十七中学魏茂山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第七章《排泄》是在讲述了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之后又一与人体新陈代谢有直接关系的一部分内容。本章节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知识:①排泄的概念和途径②泌尿系统的组成③尿的形成④尿的排出⑤泌尿系统的卫生。由于人体排出代谢终产物的主要途径是泌尿系统。因此,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尿的形成、排出这一生理过程展开的。故而尿形成的场所——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便成为本章的重点。再者,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在细胞内进行的。而氧化过程一般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完成的。因此本部分内容与呼吸的有关内容有联系。同时,细胞产生的代谢终产物要运输到肾脏形成的尿液;运输到皮肤形成汗液;CO2运输到肺。然后排出体外。因此,本部分内容与体内物质的运输、呼吸、皮肤等章内容有密切联系。基于以上对教材分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关键。
2、教学目标:
①知识教学点:
a 理解排泄的概念和尿的形成的基础知识
b 掌握肾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
c了解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和功能。依据在以上教材分析已有所体现。在此不再缀述。
②能力训练点:
通过观察猪肾的内部结构。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和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依据:这既是先行大纲的要求,更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③德育渗透点:
a 通过学习肾单位结构、尿的形成等的知识,向学生进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基本观点的教育。
b 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依据:教师要做好既教书又育人。大纲也要求“教书要紧密结合本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将思想和情感教育寓于知识传授之中。”
3、重点、难点及关键:
a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的基础知识。这是因为:只有掌握肾脏结构,才能更好的理解尿是如何形成的。只有理解尿的形成也才能从整体上感知作为排泄主要途径——泌尿系统所起到的排泄作用。同时也可以建立、加深“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b难点:肾小球过滤作用和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这是因为它牵扯到的知识点多且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内容抽象。
c关键:从教学内容上讲:以上讲的难点是着力突破的关键一点。因为只有弄清肾小球过滤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搞懂尿是如何形成的。
从教学过程来看:如何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或多媒体教学来突破这一难点成为本节的关键。
二、教学方法
古语:“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要有法,教要得法,但教无定法,法无定式,根据以上教学分析,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及现有教学设备准备要用以下教学方法:
1 实验与观察法:
2 阅读与讨论相结合
3 多媒体教学法
4 讲述法
5 谈话法
三、学法指导:古语“受之一鱼,仅供一食之用;授之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更重要的是要帮学生解决“如何学”的问题。为此结合本节内容准备从一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 整体性思路指导: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尿液的形成是肾单位各组成结构整体性活动的结果。
2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观点的指导。
3 运用纲要法进行知识归纳的指导
4 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有关知识的指导。例通过血浆、原尿、终尿成分比较理解泌尿的排泄作用。
5 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教学媒体来记忆理解学习有关知识的指导。例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增强感性认识的真实性。在动态变化的感受中理解知识。
四:教学程序设计: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