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 资源简介:
约15880字。包括《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两章内容。
课 题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三) 第3 课时
教学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以及预防的措施。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3.培养视觉和听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重 点 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难 点 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教学用具 1.准备猫的瞳孔变化图片、眼球结构示意图,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一套。2.眼球模型、放大倍数不同的两个放大镜、画册。3.音叉、耳的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让志愿者用手势和动作传递纸条上的信息,让同学们猜测。
教师:本来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的事情,却花费了大家这么多精力。可见,听觉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怎么听见声音的?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打开录音机,要求一位同学将手放在音箱表面)
学生:当录音机播放声音时,音箱振动。声音越大,振动越厉害。
教师:我们再来振动一下音叉。
学生:可以听到“嗡嗡”的声音。用手终止音叉的振动,声音消失。
教师:可见,声音来自振动。可以产生振动的因素有很多,可以是一根琴弦,可以是蚊子的翅膀,也可以是我们的声带。声带的振动可以振动空气。我们用手可以很容易感受到。
学生:将手放在口腔前,发出声音,感受空气的振动。
教师:展示耳的模型,请同学们观察,什么结构将空气的振动传递到耳的深处?
学生:鼓膜
教师:空气能振动鼓膜吗?让我们做个实验:用手指将一页书展开,向绷紧的书页吹气
学生:手指感受到纸张的振动,听到低沉的声音。
教师:我们的鼓膜比纸张薄得多,也紧得多。空气中微小的振动就能使鼓膜振动。鼓膜里面还有什么结构?
学生:有听小骨。
教师:观察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示意图,描述听小骨和鼓膜、耳蜗的关系。想象一下当鼓膜振动的时候听小骨和耳蜗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听小骨前面紧紧连接鼓膜,后面连接耳蜗。鼓膜振动时,听小骨和耳蜗也会振动。
教师:声波的振动经鼓膜通过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里有对声音敏感的听觉细胞,和视觉细胞一样,这些细胞受到振动后可以把声音的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最后在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想一想,耳的那些结构受到损伤可能引发耳聋?又有哪些行为会导致这些损伤?我们如何避免这些损伤呢?请按小组轮流回答,看哪个小组想得最全面。学生:阅读课本94页,回答。
《教学设计必须围绕学生的经验来设计和组织》
什么是学习?怎样才能学会?这是作为教师必须思索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是复制和印入信息,而是调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解释信息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自主地科学地解释信息,就是说这个知识学生学会了。
那么,什么是成功的教学设计呢?我认为,教学设计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必须围绕学生的经验来设计和组织。
几乎所有的学习都是以经验为桥梁的。即使是再难的知识,只要能够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起点,立足于学生当前的生活环境,循循善诱,学生都可以理解和接受。反之,脱离自然,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即使你表演得天花乱坠,也不可能指望学生会明白。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课堂设计中没有用课本上提供的“眼睛和照相机”的对比设计问题情境,因为我认为学生对于照相机是不熟悉的。相反,我认为放大镜的聚光作用是每个孩子的游戏内容。他们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操作可以将光线聚集清晰。所以,我设计了从放大镜引申出晶状体,再引申出眼球的折光系统的教学顺序。从实践中看,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
在课程中,我也有很多遗憾的感觉:一是为学生提供的动手机会和自由探究的机会太少了。因为课时的限制,远视、散光、白内障等学生关注的热点没有带领大家讨论。如果能够让有这些知识的同学谈论一下,可以起到丰富学生经验,将课堂知识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的作用。二是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提供的问题情境还很值得推敲。这些情境中,仍存在不能成分调动学生兴趣、和学生生活环境结合不紧密的现象。
在课程中有一个细节是我坚持多年的:根据中医理论,带领学生重新学习和认识眼保健操。学生在小学学习的眼保健操,由于年龄和能力的限制,很多人按摩的穴位根本不对,起不到效果,也就丧失了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的兴趣。无论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还是从弘扬中华医学、培养爱国情感出发,带领学生重新学习和认识眼保健操是很必要的。这当然要老师首先自学中医理论才能指导学生。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 目 生物 年 级 七年级 班 级 时 间 年 月 日
课 题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的;2.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了解神经元的结构,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重 点 1.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难 点 2.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教学用具 1.硬币若干;2.神经系统的挂图或模型;3.神经系统功能的录像;4.不同细胞的图示及神经细胞的模式图。
教学设计:
教师(分发给每位学生一枚硬币):今天上课以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活动。请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纸,用笔沿着硬币的外轮廓在纸的不同位置上画10个圆,给这些圆分别标上10个数字。随意写出这些数字,不要按照顺序。然后再拿起硬币,把它放到圆圈上,按照数字次序依次摆放。学生:完成活动。
教师:这是一项非常简单的活动,这项活动涉及到那些器官?
学生:(回忆活动的过程)手,眼睛、脑等。
教师:即使一个很简单的活动也需要这么多的器官参与,而且各器官之间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好像受到统一的指挥,你知道身体内的这个指挥官是什么吗?
学生:神经系统。
教师:我们的身体之所以如此协调,做出许多精细的活动,主要是神经系统在起调节作用。神经系统为什么有这么完善的调节作用呢?这与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关。接下来我们就学习这部分内容。
(屏幕显示教材97页中描述的四位患者)如果你是位神经科的医生,这四位患者找你看病,请你为他们诊断一下病情。
学生:(观察屏幕,思考后)老人的一侧肢体不能活动是由脑血栓引起的;
运动员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是由于腰部脊髓受到损伤引起的;
小伙子由于右侧坐骨神经受到压迫引起右下肢麻木和疼痛;
妇女失明是由于脑颅内的肿瘤压迫了大脑的原因。
教师:肢体不能运动,问题出在脑部;右下肢麻木、疼痛病因在坐骨神经,你认为脑、神经在身体内起什么作用?
学生:调节人体的各种活动。
教师:脑、神经可以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它们是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前面的活动你对神经系统还有什么了解?
学生:神经系统可以协调人体的运动。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
神经遍布在全身各处。
教师:脑与四肢和眼睛之间,脑与内脏之间,脊髓和四肢之间都具有神经联系,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展示人体神经系统的挂图,指出各组成部分在身体的位置)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又如何呢?(插播录像)
学生(根据录像):总结神经系统的功能。
教师:我们知道人体由许许多多细胞构成,如肌肉细胞、血细胞等(屏幕显示不同细胞)。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叫神经细胞。(展示神经细胞模式图)神经细胞和前面几种细胞有那些区别?
学生:细胞体上有许多长短不等的突起。
教师:简单介绍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的概念,点出神经元的突起末梢相连接,有利于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而本节内容就是为学生理解神经系统如何调节生命活动做准备的。由于本节内容以结构组成和功能为主,课堂上易出现繁琐和沉闷的情况,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成为本节授课的难点。
案例以活动引线,引导学生认识到即使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也需要各器官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各器官协调一致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配合教材中的资料分析,以会诊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出神经系统的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挂图结合录像,使学生形象地认识了各组成在人体所处的部位及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可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讲解,易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关于神经元,通过几种人类细胞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神经元的结构特征,进而归纳出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关系,可谓水到渠成。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