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呼吸与饲养密度》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1790字。
第三章 动物的呼吸与饲养密度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探究不同动物的呼吸方式,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但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掉入水中会被淹死”这样的表述并不十分科学,很多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会游泳的。在探究竟中“测定不同动物的耗氧量”,该实验难度较大,但是据此实验,可以得出两栖动物与哺乳动物耗氧率的差异。在“知识链”环节上,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1、几种无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 2、几种脊椎动物肺的比较 3、鸟类独特的呼吸系统。着重介绍了鸟类的双重呼吸,提高了摄氧的能力。在“实际用”中,以今天所学的呼吸方式的知识与饲养密度相结合起来。
学生分析
学生在这方面生活经验有一定的限制,仅仅知道很多动物是缺氧而死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常见动物的呼吸器官和呼吸方式。
2.说出动物的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呼吸机能的关系。
3.描述鸟类双重呼吸的基本过程和意义。
4.举例说明呼吸与饲养密度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学会总结、归纳知识的基本方法。
2.尝试测量动物耗氧量的基本方法。
3.尝试探究青蛙肺呼吸功能不强,皮肤有辅助呼吸作用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目标
体验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而得出正确结论的成就感。
重点难点
重点:呼吸结构与呼吸机能的关系。
难点:鸟类的双重呼吸 。
教学媒体
挂图,视频,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建议
(一)课堂导入:
1.以人为例,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会溺水死亡?在火场中,有些人会窒息而死?
2.说说人是如何呼吸的?进而引导学生说说金鱼、青蛙、蝗虫是如何呼吸的?
(二)探究竟:
该部分实验难度较大,不如换一些实验:
1.探究蝗虫的呼吸器官在哪里?头部还是腹部?
2.探究青蛙的呼吸方式
以上两个实验,可以参考“实验天地”中的相关实验。实验教学中先把实验用具给学生,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