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的类型》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110字。
第二节《动物行为的类型》
教材分析:
《动物行为的类型》是第四单元第五章的第二节。本章第一节介绍了动物行为的特点,学生对动物行为的概念及动物行为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节课就容易多了。本节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及视频资料,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学生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还不失儿时的好奇心,通过《动物行为的特点》一节的学习,对动物行为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做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作出大胆假设并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同时让学生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真正体会“科学源于生活”的观点,激起学生的学习信心。另外,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搜集大量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或图片,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
(2)动物的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3) 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能力。
(2)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3)通过搜集资料学会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认识到只有人类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和谐相处,才能使整个地球表现出盎然生机。
(2)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观察描述“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特点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是重点又是难点;
2、“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活动是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应该利用好每一次活动,来培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教法探讨:
1.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动物的行为的类型和意义。
2.本节“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活动并不难,这个活动我安排在课后进行,课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一般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处理方法。并视频播放“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示范实验,引导学生少走弯路。让知识的获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