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9380字。
案例22-4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设计依据与构想】
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本节课从同学们熟悉的动物入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动物的特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延伸了教学内容。在动物与人的关系调查中,使学生认识到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认识到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根据学生的探究心理特点,利用社会调查、资料收集、讨论等几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概述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2 举例说出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能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4 关注我国的珍稀动物。
能力目标
1 通过学生总结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 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处理、概述总结和表达交流能力。
4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主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2 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 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乐于讨论,从而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概述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区别。
2 举例说出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 举例说出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
2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 调查活动的组织、开展与落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 将学生分成小组,选出小组长。
2 制作相关的课件。
3 布置并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学生准备
1 “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中土壤的取样和分析观察及汇总。
2 瓶装的小活鲫鱼。
3 小组分工协作,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等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制作相应的展示作品。
4 每人搜集1~2种我国珍稀动物的图片或资料。
课时计划5课时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以“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视频引入新课,通过精美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然后教师顺势抛出本节课题: 在人类文明的演化过程中,动物给人类很大的帮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去了解它们、关心它们。
设计思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感受、思考、置疑,唤起学生好奇心,学生的心情愉悦,兴趣盎然,主动建构科学知识。
二、 新课教学
教师活动: 播放一组动物的图片,看看同学们认识哪些可爱的动物,每个同学将知道的动物写在纸上,并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将它们分类,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得第一。
学生活动: 积极收集信息,及时记录。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几种分类方法:
1 按身体背部有无脊椎分: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 按生活环境分: 水生动物、陆生动物和空中动物。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