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4080字。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设计依据与构想】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的第二节,学生对生物学还不甚了解,所以这节课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观点,从整体上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课程目标,力求设计多个探究性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感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有意识地渗透保护环境、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教育,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本节课构想的主线是“生物与环境”,由多个学生活动构成。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是初中生物课中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学生没有科学探究的基础,所以老师要将探究的一般过程告诉大家,帮助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体会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把重点放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上,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理解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有意识地点出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在感性上对科学探究有个认识,为后面上升到理性上的学习作好铺垫。在建立“生态因素的概念”、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就要以实例让学生去感悟,并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内容。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掌握生态因素的概念,并能说出生态因素具体包括哪些因素。
2. 通过探究实验初步体会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理解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3. 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探究的一般过程,认识控制实验变量与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小组实验活动中,建立小组活动秩序,学习与他人合作。
2. 培养环境意识,培养尊重生命、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生态因素概念的理解,生物与环境关系中的基本观点的建立。
2. 探究实验活动中对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3. 培养尊重生命、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
1. 探究过程体验,总结出探究的一般过程,体会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
2. 实验结果的分析。
3. 理解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课前准备
1. 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选出小组长。
2. 实验前1或2天,每小组捉10只活鼠妇,并在实验室内饲养。设计实验用具,制作能造成阴暗和明亮、温暖和寒冷、干燥和潮湿的实验用具。
3. 搜集生物适应、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
4. 教师制作课件或教具。(一组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在各种环境中的生物的图片。如池塘中的荷花、沙漠中的仙人掌和骆驼、南极企鹅、热带阔叶林、温带和亚寒带针叶林等)
5. 准备实验用具: 带盖的纸盒(可用鞋盒一类的纸盒)、干土、湿土、常温土、冷冻土。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利用教科书P4的图11,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想找青蛙,你会到什么环境中去找。如果想捉鱼,你会到什么环境中去捉。如果想找苔藓,你会到什么地方去找。……让学生感悟生物与环境是有关系的。那么生物与环境之间应该有怎样的关系呢?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 新课
活动一:
(方案一)课件: 各种环境中的生物。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图片,分别说出:(1) 图片中的生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影响图片中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感悟生物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