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教学案例
- 资源简介:
约3020字。
教学案例 血液循环
一、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启发诱导为前提,充分利用知识间的联系,快速掌握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逐步化解难点,突破重点,从而使学生由理解记忆代替了死记硬背。
二、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知识的前后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四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掌握“血管”、“心脏”和“血液”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和血液循环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作用。血液循环这部分与后面的知识点(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也有密切的联系,本节课的内容在十四章节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教学重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难点 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
(2)理解血液在循环中的变化
(3)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基本途径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血液成分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3)通过探究血液循环的小活动和观察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
根据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组讨论的方法组织教学。
血液循环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依据实际条件,选用电脑课件,将这一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不仅便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有利于在静止与动态之间建立思维通道,发展认知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