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说课稿
- 资源简介:
约3680字。第一课时。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 内物质的运输》的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是这一学期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通过对心脏的结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这节内容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心脏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3)情感目标
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3.教学重点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4.教学难点
通过对心脏各腔室壁、瓣膜的观察,而推测出其各自的功能,更好的理解心脏作为“泵”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对心脏有一定的认识,但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
三、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分析讨论法、谈话法等方法相结合
2、学法指导:
阅读分析、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设计思路
关于把心脏比喻成“泵”,可以用发动机或抽水机等进行类比,进而说明心脏作为“泵”的作用。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过程中,要准备充足的新鲜的猪心以及人的心脏模型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理解它们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师在课前把猪心解剖好,尽量露出四个腔,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和心室壁。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心房和心室壁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等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各自的功能。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