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染色体上》ppt54(4份打包)
- 资源简介:
基因在染色体上
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二:2.2基因在染色体上学案.doc
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二:2.2基因在染色体上(理科).ppt
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二: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反思.doc
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二: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doc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反思
教学中,学生经历了一个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深入思考作出假设,并与其他同学一起探讨交流,然后自己的推理分析又推翻了自认为很有道理的假设,当提出不同假设的学生集合自己的智慧结晶,最终用遗传图解的方式解决这个矛盾后,学生对正确的结论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尝试书写遗传图解解释实验现象,不仅能提高应用遗传图解分析和解释遗传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现象、推理验证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
1、灵活处理教材:首先,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知识的承上启下,我把前面所学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基因的行为”作为问题探讨,通过类比推理,猜想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其次,本节课补充了 “摩尔根的果蝇的测交”内容,这有利基本知识目标的达到成,也理清了摩尔根实验验证的逻辑顺序;由于补充了内容,上课时间很紧,故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基因与dna长链的关系的“技能训练”安排到课后练习完成。最后是教材内容的整合:在课堂练习中,设计了一道回顾科学史的练习。通过对科学史的回顾,学生不仅把前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了,而且对整个有关“基因”的研究过程有了一个比较全面而整体的认识,使学生对科学家们所作的贡献和取得的成果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从科学史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了教育,我认为是有新意和能体现课标新理念的地方,同是也是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做法,
2、精心设置问题:课堂教学思路清晰,层层递进设置问题,具有较好的综合性,学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方能作答,从而促进了学生对问题的讨论。
3、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本节课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学生活动,那就是让学生根据摩尔根的假说写出图解解释实验现象。我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在下面自己写出图解,同时请两个学生到黑板上共同完成一个图解,这两个学生写完后,其他的学生也基本上完成了图解,教师然后请大家就该小组的图解进行点评和分析。教学证明,这一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写图解的过程,又从别人的图解中发现一些与自己共同存在的问题,教师也能利用学生的图解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 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 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本节教学目标的确定突出:一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二是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在染色体和基因水平上阐明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二、教学重点
1.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三、教学难点
1. 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五、教学方法
1.学情分析:已学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及减数分裂,知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顺理成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法:引导学生对萨顿、摩尔根等人的研究进行探究,设计合适的问题,以提问式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对相关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再现摩尔根使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探究的历程。从萨顿假说,到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引导学生在再现的科学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乐趣。
3. 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通过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和引导 教学意图
导入:【学生活动】
1、分析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基因的行为特点。
2、阅读:请同学们试着将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念一遍。
替换后是否能恰当地描述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变化?
那么遗传因子,也就是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究竟如何?
一、萨顿的假说——类比推理法
【背景介绍】:萨顿相关资料。
【教师活动】:介绍萨顿利用蝗虫发现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过程中的行为变化。
【教师活动】:介绍萨顿研究方法
萨顿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发现两者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发现如下(学案)
引导学生填充两者行为变化比较的表格。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补充表格
切入:课本P28页,思考与讨论。
图示为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豌豆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在遗传过程中的行为变化,请同学们在图中染色体上标注基因,解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染色体上黑色横线代表基因的位置)。
【学生活动】:填充图解
通过分析比较,同源染色体、基因行为上存在什么联系?(明显的平行关系)
萨顿根据基因、染色体行为变化的一致性,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
【教师活动】:介绍总结萨顿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并说明其不足之处:缺乏实验验证,仅为假说,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生物学家摩尔根对孟德尔及萨顿的学说持怀疑态度,一致致力于设计实验探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教师活动】:介绍摩尔根其人及其研究
1.实验材料介绍:果蝇
【教师活动】:介绍果蝇,引导学生归纳摩尔根利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获得成功的原因。
①果蝇具有什么特点?
②孟德尔选用豌豆与摩尔根选用果蝇有何相识之处?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材料选对,实验就成功了一半。
2.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
【教师活动】:介绍杂交实验过程、现象,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请同学们结合下列三个问题进行思考:
① 实验如何判断果蝇眼色的显隐性?
② 实验现象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依据?
③ 果蝇眼色的遗传有何不同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肯定
果蝇眼色中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明确指出),如何解释呢?
我们需要先认识下果蝇性别的决定方式。
3.果蝇性别决定方式
【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雌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情况。
果蝇体细胞中具有3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相关。
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
雌性果蝇性染色体同型用XX表示,雄性果蝇性染色体异型,用XY表示。
(XY染色体示意图,人类染色体展示)
4.对杂交实验的解释
根据染色体的结构,控制白眼的基因存在位置做出三种假设。根据杂交现象,只有假设二可能成立。
摩尔根及其同事假设: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不具有它的等位基因。
【教师活动】:这种假设下,雌雄果蝇个体都具有哪些基因型?
【学生活动】:完成学案问题
【教师活动】:多媒体引导学生完成果蝇杂交试验遗传图解
【学生活动】:完成遗传图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继续实验探究
5.对假说的验证
【教师活动】:利用摩尔根的假说,杂交实验现象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但是这还只是假说,如要验证以上假说是否成立,如何设计实验验证?
【学生活动】:设计测交实验,上板演示
【教师活动】:巡视并及时与同学交流想法,引导实验设计运用能力
摩尔根同样设计并进行了测交试验(XWXw×XwY),结果发现实验结果与推理得到的结论相符。
那么,摩尔根是否能根据测交试验结果,证明自身假说的正确性?
提示:摩尔根等人又通过一系列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假说。
6.摩尔根研究方法
【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引导回顾摩尔根实验过程,归纳研究方法
假说——演绎法
发现问题: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什么总是与性别相联系?
作出假说:控制白眼基因(w)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
实验验证:测交
得出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教师活动】: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即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
提问: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够自由组合吗?
【学生思考】: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
引入新课,为下面教学做准备
学生亲自实践萨顿假说发现过程,体会成功喜悦
获得结论,引发继续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强化推理、应用能力
进行学习答题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持疑精神,并能通过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锻炼实验设计的能力
进一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巩固课堂知识,引申知识
学案《基因在染色体上》
学习目标:1.尝试运用萨顿的研究方法,解释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具有平行关系。
2.利用假说——演绎法,理解摩尔根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探究过程。
一、萨顿的假说(方法: )
基因行为 染色体行为
杂交过程中 保持:_____________ 形态结构:______________
体细胞中存在形式 _________ 存在 _________ 存在
配子中 只有成对基因中的_______ 只有成对同源染色体中的_____
体细胞中的来源 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______
一个来自______ 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______
一条来自______
形成配子时组合方式 非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_ 非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__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探究
1.摩尔根及其同事假设: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不具有它的等位,那么,雌雄果蝇个体都具有哪些基因型?(眼色基因用W、w表示)
雌果蝇:
雄果蝇:
2.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假说 2.验证实验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