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乳的制作》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2160字。
1.2 腐乳的制作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介绍腐乳制作的历史和腐乳较高的营养价值,引导学生对制作腐乳产生兴趣,从而展开课题。对于腐乳制作的原理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介绍关于腐乳制作方法,结合旁栏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总结腐乳制作的大致过程。了解了腐乳制作的原理后,结合课本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和给出的三个资料,要求同学们自己设计腐乳制作的步骤,然后各实验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找出最完善的一种制作方法,进行推广。在学生进行设计时教师要给以适当的提示,如控制好材料的用量、防止杂菌污染、控制好发酵的条件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之后,同学们相互交流自己的制作成果,进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并对课题进行延伸和相关链接的教学,借以激发同学们的情感。本节内容实验操作部分共1课时,发酵部分在课下时间完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四、教学难点:
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
教师从课题背景入手,介绍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千百年来,腐乳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我国不同地方的腐乳有哪些,风味有什么不同。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展开课题。
基础知识:
1、腐乳制作的原理
2、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
3、发酵的参与者---毛霉菌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原理:豆腐乳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教师结合旁栏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介绍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与醇类作用生成酯,形成细腻、鲜香等豆腐乳特色。
3、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介绍毛霉菌的一些资料:
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适宜发酵温度:15-18℃
分类:真菌(真核生物),生殖(主要方式):孢子生殖
1、学生阅读课本,归纳腐乳制作的原理。
2、学生回忆关于酶一节的内容,加深对蛋白酶、脂肪酶的理解,并讨论。
3、学生结合必修1第1章走进细胞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a、毛霉菌属于细菌还是真菌?
b、它的代谢类型是怎样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基本掌握腐乳制作的原理,并对腐乳制作的大致流程有所了解,为学习新的知识进行实验操作做一个理论的铺垫。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