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1640字。
课题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课时 2 授课班级 2014级
考点、
知识点 筛选的原理:分离:计数
学习目标 1.分离微生物的原理
2.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细菌
3.统计细菌数目的方法
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2.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细菌
3.统计细菌数目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1. 微生物的营养:
2. 培养基的制备:
3. 无菌操作技术:
4. 接种方法:
一.基础知识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农作物不能(能,不能)直接吸收利用,而是首先通过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为 氨和CO2 ,这是因为细菌能合成 脲酶 。
二.筛选菌株
提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物适应一定环境,环境对生物具有选择作用
特殊的培养基能筛选出特殊的微生物吗?
本课题实验使用的培养基的特点与功能是什么呢?
三.统计 菌落数目
常用来统计样品中 活菌数目的方法是 稀释涂布平板法 。
1. 为什么是活菌数?
2. 怎么计算? 在菌落计数时,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
除此之外, 显微镜直接计数 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四.设置对照
1.怎么设置对照说明培养基是无菌的?
2. 怎么设置对照说明培养基发挥了选择功能?
3. 怎么设置对照说明菌落数是有效的?
五.实验设计:
1.有哪些重要环节?
取样 稀释 涂平板 培养与观察 计数 鉴定
2.各环节需要哪些工具?
3. 操作时注意的问题?
土壤微生物主要分布在距地表3~8cm的近中性土壤中,约70%~80%为细菌。
分离不同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稀释度,其原因是不同微生物在土壤中含量不同,其目的是保证获得菌落数在30~300之间、适于计数的平板。细菌稀释度为104、105、106,放线菌稀释度为103、104、105,真菌稀释度为102、103、104。
培养不同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培养温度。细菌一般在30~37℃培养1~2d,放线菌一般在25~28℃培养5~7d,霉菌一般在25~28℃的温度下培养3~4d。
取土样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的信封在使用前都要灭菌。
1)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 10 g。将称好的土样倒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塞好棉塞。
2)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在火焰旁进行。
3)实验时要对培养皿作好标记。注明培养基类型、培养时间、稀释度、培养物等。
4)为了提高效率,在操作时更加有条不紊,应当事先规划时间。
4.怎么鉴定?
在以 尿素 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 酚红 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变 红 ,说明该细菌能够 分解尿素 。
总结:
课堂练习
1.利用生物工程生产啤酒、味精、胰岛素、酸奶的常用菌种分别是
A.酵母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
B.酵母菌、大肠杆菌、青霉菌、乳酸菌
C. 酵母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
D.黄色短杆菌、酵母菌、大肠杆菌、乳酸菌
2.下列操作不属于微生物的分离步骤的是
A. 稀释 B.划线或涂布 C.接斜面 D.培养
3.影响微生物 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温度、水分 B.温度、水分、PH
C.水分、PH、氧 D.温度、PH、氧
4.下列微生物的产物中没有菌种特异性的一组是
A.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色素
B. 多糖 、脂类、维生素、抗生素、氨基酸
C.核苷酸、多糖、维生素、毒素、抗生素
D.核苷酸、维生素、多糖、脂类、氨基酸
5.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是指
A.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特性 B.控制发酵时的温度
C.调节发酵过程中的pH,氧气通入量 D.包括A、B、C三项
复习微生物培养的基础知识
(回忆)
学生阅读课题背景交流表述尿素的特点及作用
阅读筛选菌株,思考问题,回答.
阅读后思考回答问题
分析思考和回答.
阅读
分析思考和回答.
阅读
分析思考和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记忆
课堂练习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