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220字。
设计思路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一个探究性实验。该实验是对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二册中“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改进。该实验的最大特点是将过去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将实验所需的背景资料在教材中以醒目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如量筒、温度计等实验器具的正确使用和数值读取,同时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工合作、对照比较、集体讨论、表达交流等活动,促进了思维品质的训练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重视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让学生在完成探究活动后,对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
教学分析
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馒头在口腔中发生变化的原因。
难点:
分组探究活动。
知识目标:
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力目标:
体验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尝试对探究活动过程的反思。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试管、新鲜馒头、凉开水、水浴箱、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学习程序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诊断性评价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问题一: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问题二:馒头变甜是否与舌的搅拌有关?制定计划,实施探究活动。情绪高昂地品尝馒头,体验吃馒头的感受。谈自己吃馒头的感受(细细品尝馒头能尝出一些甜味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答,提出相关问题。如: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有关?馒头变甜是否与舌的搅拌有关?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有关?馒头变甜是否是馒头中的淀粉发生了变化?……阅读教材中的提示,理解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是没有甜味的,淀粉分解后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等知识。导入:老师这里有个热馒头,哪位同学愿意来品尝一下?请吃了馒头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细细品尝馒头时的感受。问题:为什么细细品尝馒头会感到有甜味呢?组织同学回答,并将同学提出的问题归纳出有代表性而且易探究的两个问题:问题一 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问题二 馒头变甜是否与舌的搅拌有关?一、二两组的同学为实验一组,分别探究问题一。三、四两组的同学为实验二组,探究问题二。教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教师首先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知识自我建构知识。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