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运输的途径》说课稿
- 资源简介:
约1990字。
物质运输的途径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的,本章的前三节密切围绕物质运输这一功能,从运输的载体、器官、途径三方面进行介绍。其中血液循环的途径集重点、难点于一体。生物课程内容标准指出: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及呼吸进入人体氧气是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各个器官、组织产生的代谢废物也是通过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由此可见:本节课同时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2.重点、难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弄清了这个知识点后,既能队前两章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又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根据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识别血液循环示意图,辩证的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血液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教学学法
本节课采用启发诱导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分析、总结、游戏等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首先复习前面的内容:让学生自己绘出心脏结构模式图及其相连的血管,同桌互查;然后提出问题:动脉、静脉是通过什么结构连接在一起的?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动脉是如何从心脏流回全身,又是如何从全身流回心脏的呢?由此激发学生探望的愿望,进而导入本课。
<二>新课讲述:首先,多媒体介绍血液循环的发现过程,让学生重温科学史的同时,大致了解血液循环,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生命奥秘的愿望;然后动画演示血液循环途径,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血液循环的大致途径。再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3.3—13.血液循环示意图。
讨论以下问题:1.假设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到达右心房,经过了哪些途径?血液成分在哪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2.假如从右心室出发呢?
学生讨论后,由小组代表总结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读图及语言表达能力。然后,我及时点拨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1.“动脉血管了流动脉血,静脉血管里流静脉血”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举一反例)
资源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