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学们》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3080字。
致同学们
教材分析:
(一)教学分析: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林、牧、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与其有关的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课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学生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习了一些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在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等方面受到了一定的训练。为了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更好地学习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在学习之初,应让学生对生物课有充分的认识。本节课是整个初中生物课的绪论课,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学的意义;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以及我国在生物科学领域中取得的重要成就,激起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和爱国热情,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及掌握的信息说明生物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能力方面:
(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录像、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在了解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2)通过介绍我国在生物科学发展中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通过事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
生物科学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体现生物多样性及前沿的多媒体课件;
有关克隆羊和试管婴儿和袁隆平杂交水稻、转基因动物。
教学程序:
一、情景激趣
屏幕显示动态画面:花园里百花齐放,一对对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空中飞鸟叽叽喳喳,池塘里鱼儿悠闲自得……
趁学生的注意力被提起之机,适时质疑,如:你知道鸟儿为什么能在空中飞翔吗?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游呢?…再由“古人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却不知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