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2450字。
第一节 植物种子的萌发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了解、认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教材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去了解、认识种子的结构。在日常生活中初中学生对植物的种子应该不陌生,学生应该接触过很多种植物的种子,但认真去观察种子结构的同学并不多,因此在学生观察时教师应多强调观察的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描述大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激发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描述植物种子的结构。
教学难点:
观察植物种子结构的方法。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观察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1)、培养皿、放大镜、牙签、碘液等。
(2)、有关种子结构相关课件。
2、学生准备:(1)预习本节课内容。
(2)浸泡24小时的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分组观察、探究——知识小结、拓展”的教学模式,其中: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播放植物种子克服困难萌发并长成幼苗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组观察、探究:2人一组分别先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了解大豆种子的结构,再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了解玉米种子的结构,由此推广得出双子叶、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并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