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教学案例
- 资源简介:
约3540字。
《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教学案例
金湖县外国语学校 朱正明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的内容。依据新课程理念,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1、培养环保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研究生物圈及其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便全人类能进行全球合作,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政策,共同来保护生物圈——生物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从而让我们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立足教材,发展课程,培养收集和处理新的能力。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惟一家园,如何保护生物,开发新的生物圈是当前的热点问题,血多科学家郑不懈的探求者。利用网络资源,师生共同寻找前沿的研究成果,共同分析资料,结合形式活泼的角色扮演,并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达到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目的。
3、体验模拟实验过程,培养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灵魂,新课程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生物圈Ⅱ号”的模拟实验就是创新精神在科学家身上的体现。教材直接选取这样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成败得失,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强类的环保意识——地球是我们人类惟一的家园;另一方面能够深切地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肃性,再次领悟模拟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教材分析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这里的家,运用得比较贴切、形象,让学生知道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小家,更要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培养学生爱护生物圈的情感。情感对人的影响是感性的,知识影响是理性的,理性思维是科学素养的核心。所以情感培养应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弄清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才能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因此感受“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惟一家园”应该为本节教学的重点,需要学生收集有关生物圈各方面的资料,这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刚刚开展探究活动,能力尚未形成,因此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收集和分析资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分析感受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惟一家园。
教学难点 生物圈及其惟一性。
本节关键 通过收集资料、模拟实验分析,联系实际,认同生物圈是生物生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