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能专项突破ppt(18份打包)
- 资源简介:
习(课件+讲义):考能专项突破 (0 folders, 18 files, 14.24 MB, 14.24 MB in total.)
考能专项突破(一).doc 526.47 KB
考能专项突破(八).doc 833.91 KB
考能专项突破(八).ppt 598.82 KB
考能专项突破(二).doc 1.11 MB
考能专项突破(二).ppt 954.23 KB
考能专项突破(九).doc 1.03 MB
考能专项突破(九).ppt 601.46 KB
考能专项突破(六).doc 705.85 KB
考能专项突破(六).ppt 477.88 KB
考能专项突破(七).doc 1.20 MB
考能专项突破(七).ppt 663.53 KB
考能专项突破(三).doc 818.49 KB
考能专项突破(三).ppt 860.33 KB
考能专项突破(四).doc 524.15 KB
考能专项突破(四).ppt 620.28 KB
考能专项突破(五).doc 1.75 MB
考能专项突破(五).ppt 582.94 KB
考能专项突破(一).ppt 597.72 KB
8.兴奋的传递与膜电位变化曲线
►热图呈现
解读 图甲为兴奋的传递过程,箭头表示的是神经递质(X)的移动方向,据此可以判断图上方的膜为突触前膜,另一侧的膜为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以后,引起离子(Y)的运输。图乙表示的是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引起的膜电位变化,其中ab段或fg段为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发生了b→d的变化,至d点形成了动作电位;d→f为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
能力拓展 (1)解答有关图甲之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神经递质的分泌方式为胞吐,跨过的生物膜层数为0,但该过程需要消耗ATP;②神经递质(X)有两大类,一种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另一种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如果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则离子(Y)为阳离子(主要是Na+),最终引起了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如果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离子(Y)为阴离子(如Cl-),最终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③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要及时分解或被灭活。
(2)解答关于膜电位变化曲线的题目时,首先要分清曲线中哪部分属于静息电位或动作电位,并清楚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理。如图乙中的b→d是由Na+内流引起的,d→f是由K+外流形成的。
►典例剖析
1.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如图为两个神经元之间局部结构的放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完成细胞内信息交流的功能
C.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造成K+内流
D.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导致Cl-通道的开启
答案 D
解析 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的Cl-通道开放,膜外Cl-内流,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故甘氨酸为抑制性神经递质,A错误;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电位高于膜内,C错误;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传递相关信息,导致Cl-通道的开启,D正确。
2.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
C.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
D.图1中,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答案 D
解析 图1中B为动作电位,相当于图2中C点的电位,A错误;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则适宜条件刺激下,膜外钠离子内流量下降,造成动作电位偏低,故图2中C点下移,B错误;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一定强度刺激,而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它是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C错误;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是由于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钾离子外流,导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D正确。
►跟踪训练
下图是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突触。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前膜时,突触间隙中的Ca2+2.生物膜系统的模型解读
►热图呈现
解读 (1)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为(如图1):
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出芽”小泡高尔基体――→“出芽”小泡细胞膜
(2)图2表示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追踪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该图不仅表示了放射性元素出现的先后顺序,而且还表示了某种结构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变化。
(3)图3和图4分别以直方图和曲线图形式表示在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只发出小泡),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先接受小泡,后发出小泡),细胞膜面积相对增大(只接受小泡)。
►典例剖析
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有关的生物膜面积变化如图乙,其相关结构关系如图丙,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丙中首先可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是③
B.能在图丙中④上观察到3H标记表明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
C.图甲中c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
D.图乙中d曲线表示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
答案 A
解析 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图甲中a、b、c依次为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少,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多,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前后基本不变(先增加后减少)。
解题模板 解答生物膜系统的“2”点关注
1分析此类问题要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和每一个柱状图代表的物质结构,要对同一物质结构变化前后进行比较。
2解答此类问题时,要先判断该物质是否是分泌蛋白,并结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进行综合分析。
►跟踪训练
1.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某种细胞内生命活动变化前后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膜面积变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可以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前后膜面积变化图
B.图乙可以表示B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前后膜面积变化图
C.胰岛B细胞只发生图甲过程而不发生图乙过程
D.图甲、图乙变化过程可反映生物膜的流动性
答案 C
解析 抗体分泌过程中,内质网形成小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产生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故整个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大,A正确;B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后要增殖、分化,增殖的过程中首先细胞体积和细胞器体积要增大,B正确;胰岛B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发生图乙过程,C错误;膜的融合和体积的变化都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正确。
2.图甲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某同学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追踪图甲过程中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部分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