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2940字。
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 (第1课时)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七十六中学
生物科 余岳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从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层次来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②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以及免疫学应用。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体液免疫流程图的学习,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
②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免疫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了解艾滋病和免疫系统的关系让学生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②让学生关注免疫学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体液免疫的过程。
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的过程。
三、教材分析
“ 免疫调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4节的内容。是调节人和动物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机制之一,是本章的前三节所介绍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有机补充,三者一起构成了人和动物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机制。与前三节一样本节内容知识量大,而且过程复杂。
四、学情分析
本校为F组生源,学生生物学基础普遍较差,初中生物知识遗忘率较高。但学生通过必修3第一章的学习,已掌握了: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是人和动物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对“艾滋病”的知识也有所了解,对“疫苗”有亲身体验。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
五、教学方法
采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免疫调节的内容复杂,名词概念多,又是一个微观的过程,从学生身边的免疫实例入手,学习的趣味性。在教学中利用演示、讲解、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等方法,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卡通动画等方式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对于“体液免疫”过程,从易到难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比较、讨论、思考,亲身体验等过程内化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资料分析
(艾滋病的发病和防治情况
) 设问:
1、人体维持稳态的三种主要调节机制是什么?
2、HIV病毒作为入侵人体的病原体,主要是破坏了人体哪一种调节机制呢?
思考回答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免疫调节 关注艾滋病,导入新课。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一)免疫器官
推选两个学生出来,一个学生当“人体模特”,另一个学生将课前制作好的的卡片“扁桃体”、“胸腺”、“骨髓”、“脾”、“淋巴结”“肝脏”张贴到其相应的部位。
质疑:张贴有无错误。
引导学生小结免疫器官。
(二)免疫细胞
出示两种淋巴细胞:B细胞和T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
请分析:
1.淋巴细胞由何种细胞分化而成?
2.淋巴细胞起源于哪种器官?
3.T淋巴细胞在哪里发育成熟?
4. B淋巴细胞在哪里发育成熟?
淋巴细胞 起源器官 成熟器官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三)免疫活性物质
引导学生从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层次来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学生阅读课本P35,完成填空
判断粘贴是否正确。
纠正、发现“肝脏”不属于免疫器官。
识图回答:
造血干细胞
骨髓
转移到胸腺中成熟
直接在骨髓发育成熟
从生命系统的层次来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通过人体模特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