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济南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7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3/30 22:29: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renheren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310字。包括同步练习。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教材分析
  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这部分知 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再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相关资料与信息,促进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及生物对环境的作用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对比、综合和概括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 运用视频影视资料,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学生举出实例,认同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 通过观察、交流,培养 学生观察、分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在探究实验中,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自我表达的能力。
  4 、 说出破坏生物因素导致环境恶化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描述具体生物实例,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对环境的适应性,说出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观察影像资料,尝试设计探究实验,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合理结论。
  教学难点:
  1、运用科教片,通过学生的感官了解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述的能力。
  2、尝试设计“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体会感知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交流、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影视资料;《屎壳郎出国记》科教片。
  课前准备:
  1、蚯蚓对土壤的翻耕的实验装置一套,标本瓶,玻璃板,湿土,细沙,蚯蚓若干,菜叶等。
  2、兴趣小组的分工,指导学生设计并完成“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的探究,课上带来观察使用。
  3、仙人掌一盆;睡莲一棵。
  教学程序
  一、 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探究问题:
  1. 媒体展示:
  (1)夏天,草丛中听到蝈蝈的鸣叫声,却很难看到它们的踪影的影片 ;枯叶蝶的图片资料;青蛙不同环境中的体色比较的图片。
  (2)《屎壳郎出国记》科教片。
  2.设置问题,引导激疑
  (1)它们的体色、体形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你从《屎壳郎出国记》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3.(1)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 的意见,认识到蝈蝈、青蛙的体色及枯叶蝶的形态是一种自我保护性适应;(2)屎壳郎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改变环境,即对环境产生着作用。
  教师继续启发: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是否也存在着这种现象?从而引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呈现一盆仙人掌和展示解剖睡莲的茎和叶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针对各自生活的环境,找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生活在荒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可以减少水分散失的面积;茎肥厚多汁,能储存水分。生长在水中的睡莲,其叶柄和茎内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以满足呼吸的需 要。有的同学还举出了热带雨林中植物的叶片宽大,松树的叶变成了刺等等。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各种植物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
  2.动物又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呢?媒体展示书中的几种鸟及其后肢,小组同学之间讨论,并推荐代表回答思考题。为此,有的同学还列举了壁虎趾上有吸盘,可以爬墙;青蛙、变色龙、蝈蝈、北极熊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可以逃避敌害;长颈鹿的脖子很长,可以吃到树上叶子;鲸的体形象鱼;凶猛的眼镜蛇,在遇敌时颈部膨大,用以恐吓敌人;海参遇敌时,会“献出”内脏,供敌害食之,它则借机逃走,以后再长出新的内脏等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各种动物在不同方面表现了与环境的适应。
  3.观察分析,提高能力。
  (1)媒体展示:北极熊、企鹅、大熊猫和家蝇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们的分布范围,并分析各自适应的环境温度。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交流互补,拓展思维,并初步认识到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
  (3)媒体展示“生物对温度耐受范围示意图”,并在不同范围的曲线上确定几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组讨论,说明各点表达的含义,认识到同一种生物,在不同温度环境中,都有不同的生活表现。
  (4)师生共同探究,教师并对学生合理的解答给予充分肯定。并进一步明确: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当环境改变时,如果生物没有相应的适应能力,就可能被淘汰。
  4.作出假设,激发思维。
  (1)如果这些生物的形态不是这样,会有什么结果?小组积极讨论,主动思考,并选出代表发言。最后师生共同归纳:生物要生存,一定要适应环境。
  (2)阅读“相关链接”,引 发思考。并由部分上查找的相关资料,使学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