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案
- 资源简介:
约3270字。
《免疫》学案
一、学习重点:
1. 抗原、抗体的概念,特点
2. 免疫的基本过程
3.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习难点:
1. 抗原、抗体的特点
2. 免疫的基本过程
3.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三、学习过程:
(一)抗原
1. 概念:
(1)抗原: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决定簇:抗原物质表面具有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决定抗原的特异性,是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
2. 性能:
(1)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
(2)反应原性:能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
3. 抗原来源:可以来源于人体的内部和外界环境,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抗原
4. 特点:
(1)异物性:
抗原一般来说都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等。
自身组织或细胞有时也可能成为抗原,如:癌细胞、角膜蛋白等。
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异物”,分离抵抗,予以消灭,对自身正常细胞秋毫无犯,否则会出现自身免疫疾病。
(2)大分子性:
抗原分子的相对分子量通常大于10000,如:蛋白质(特别含苯环氨基酸的)
非常复杂的小分子通常可以成为抗原,如:含苯环的化合物
简单的大分子化合物不一定成为抗原,如:淀粉,脂肪等
(3)特异性: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这种特异性取决于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各种抗原的决定簇数目不同
大多存在于抗原表面、也有隐藏于抗原内部
在酶的作用下,抗原内部的决定簇才可起作用
(二)抗体:
1. 概念: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够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 化学本质:球蛋白(一般不溶于水,加少量盐、酸或碱后可以溶解)
3. 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4. 发现:
能特异中和外毒素毒性的成分称为:抗毒素
使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的成分称为:凝集素
20世纪30年代,统称为:抗体
(三)体液免疫:抗原进入人体后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的过程
体液免疫的三阶段:
1. 感应阶段:
少数抗原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
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抗原决定簇。
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2. 反应阶段: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小部分成为记忆B细胞。
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的再次刺激下直接快速的产生大量效应B细胞。
3. 效应阶段:
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抗体与病菌结合:抑制病菌的繁殖或是对宿主细胞的粘附,防止感染和疾病。
抗体与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
(四)细胞免疫:抗原进入机体后由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过程
1. 发生条件:抗原侵入到宿主细胞内部时,体液中的抗体不能直接与这些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人体通过免疫细胞消灭清除这些抗原。
2. 三阶段:
(1)感应阶段:与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基本相同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