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害虫》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1830字。
五、农业害虫
张家口市怀来县土木中学 牛永丽
教材分析
第三节《常见的动物》分六个部分,以动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为线索,重点介绍几种不同动物类群的基础知识。《农业害虫》是继“农业益虫”之后又一类节肢动物的学习内容。教材要求通过对蝗虫形态、结构的观察,得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动物的主要特征,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之一。通过让学生进一步观察蝗虫的口器(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一节中已有所了解)、观察蝗虫的生活史标本、探究蝗虫的呼吸门户,以及介绍蝗虫的发育过程,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蝗虫为什么对人类有这么大的危害,以及防治蝗灾的最佳时机和方法。教材中通过“实际用”栏目,还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去防治害虫,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以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蝗虫为例介绍农业害虫,对于蝗虫农村的学生都很熟悉,尤其是蝗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发育状况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城市学生了解很少,所以农村学生学习本节课,要相对容易一些,但在探究蝗虫的呼吸门户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设计理念
本节教学是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描述昆虫的形态特征。
2.说出昆虫发育经历的几个过程。
3.说出常见害虫的一些防治方法。
4.识别常见的农业害虫。
技能性目标:
1.尝试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
2.尝试探究蝗虫的呼吸门户。
情感性目标:
1.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养成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蝗虫模型、蝗虫发育过程标本、解剖盘、镊子、解剖针、放大镜、教学课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三只蝗虫,收集有关蝗灾和治蝗的资料。
教学过程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