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380字。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设计依据与构想】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课前预习,产生问题,课上探究,表达与交流等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技能,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本节课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验证性实验,让学生感悟探究过程,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同时为更好地学习下一节呼吸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通过实验说明绿色植物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
2. 掌握鉴定淀粉的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绿色植物细胞通过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
4. 掌握验证氧气的方法。
5. 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6. 通过公式,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节约意识。
2. 提高学生保护绿色植被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2. 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同时还释放出氧气。
3. 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教学难点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操作。
计划课时3课时,建议第2、3课时连上。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
(1) 探究小组的划分。根据学生综合素质的不同,进行组员分配,每小组自己推选出一名组长。
(2) 预习本节课实验操作内容。
2. 教师准备:
(1) 准备好盆栽的天竺葵及相应的实验器材。
(2) 课前对各实验小组长进行培训。
(3) 指导学生在课前1天,将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用黑色塑料袋罩上一昼夜。
(4) 指导学生第二天早晨用自己喜欢的具有一定形状的黑纸片将暗处理的天竺葵叶片部分上下遮盖起来,放在阳光下照射。
(第1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片片丰收的景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当学生被这喜人的场面吸引时,通过“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句俗语,让学生感受到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这些果实内的有机物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那么,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呢?引入新课。
设计思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联系生活,利用音乐这一学生喜欢的元素,通过画面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通过俗语,引入新课,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自然地联系到了绿色植物,继而提出探究的问题。
二、 学习新课
(一)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1. 探究方案的确定: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天竺葵,请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提出疑问(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根据本实验要求给学生提出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 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2) 对叶片遮光的目的是什么?(3) 直接拿叶片实验行不行?(4) 为什么要将叶片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而不能用酒精直接加热?(5) 叶片不经酒精脱色处理,直接操作行不行?(6) 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请学生对上述问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