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学实录
- 资源简介:
约7521字。共2课时。
第三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山东东明二初 黄先杰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更高一级的鸟类是如何摆脱水的限制,具有与陆地及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生殖发育特点。虽然教材标题显示本节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但实际上整节课的安排是以鸟类繁殖的“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过程为主线的。通过观察鸡蛋结构的实验,结合课本插图,认识各部分的结构,讨论并明确各部分结构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接着利用两种鸟类的对比说出鸟的发育过程有早成雏和晚成雏之分,亲鸟的筑巢、孵卵、育雏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教学方法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自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在学生被诗中的意境所感染时,再请学生分析:诗中提到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的是鸟类的什么行为?从而导入课题。然后通过影像资料学习鸟类的求偶、交配等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偶与交配的意义。
“观察鸡蛋的结构”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探究、合作等形式了解鸡蛋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功能。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实验用具,并适当作出调整。教师要真正起到引导作用,及时补充有关知识以便学生理解鸡蛋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关于“孵卵”,教师通过播放有关视频和小故事引导学生讨论。利用教材的“观察与思考”来比较早成雏和晚成雏的特点,顺利向“育雏”过渡。用育雏期间亲鸟捕食害虫的量会增加,开展爱鸟护鸟的演讲。培养学生热爱鸟类的情感。然后引导学生总结鸟类在生殖和发育方面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的异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前后知识的联系。
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在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用和拓展,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实践条件,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物学基本概念的建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描述鸟的生殖结构和发育过程。
2.观察鸟卵的结构,说出鸟卵适于陆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鸡卵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鸟类、感受自然之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鸟卵的结构。
难点 探究鸟卵的结构,说出鸟卵适合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突破方法: 对于“鸟卵的结构”,从学生比较熟悉的鸡蛋入手,学习鸡蛋的结构。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动手活动,自主探究,认识鸟卵的结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由形态到结构,使认知过程有层次性、易接受。尤其是剪破卵黄膜,卵黄流出,让学生很轻松地体验到卵黄膜的存在。在观看视频和教师正确引导下深刻地领悟鸟卵的结构和功能,从而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结合对熟鸡蛋的观察,由鸡蛋内部变化分析各部分作用,归结鸟卵结构功能,锻炼推理思维能力,深化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进而得出鸟卵适合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