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00字。
第四章 种群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吕莉莉(平阳鳌江中学)
一、教材分析
《种群》是学生在前面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种群是生态学的开篇章节,是生态学各层次中最重要的一个层次,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本章知识内容包括种群的概念和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增长方式;种群的数量波动及其调节。本章教学上的重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的特征为种群数量的变化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有接触,但没有引起足够注意,也没有理论知识为支撑,教师可从周围环境中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出种群的概念。②列举种群的特征,简述出生率、年龄结构、种群分布型等特征。③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标志重捕法。④识别种群的分布型。⑤辨别种群的存活曲线。
2.能力目标:①初步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②通过问题的设计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对种群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的学习,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关注我国的人口状况和生物资源状况,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
2.教学难点:种群的存活曲线。
3.教学策略:通过种群的视频或图片或文本资料,引出种群的概念和种群密度,并让学生列举具体的事例说明种群的概念或用习题检测。教师在突破种群密度相关知识点以后,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过程来完成其他三个种群特征。当然事先可以给学生呈现这样的探究的思路:
通过具体生物现象与事例的列举、问题的设计用比较法进行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种群分布型和种群的存活曲线等特征的教学。通过分析与讨论,理解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比率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本节内容最后老师不能忘记回归课本,通过设问: 对于蝗灾,采取相应措施时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可提示学生蝗虫的分布有季节性、区域性)引出种群空间特征的三种形式和种群的存活曲线。
本部分的有些内容侧重于阐述生态学的原理和规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学中要把握好深广度。比如,对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可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对抽样统计(样方法是其中的一种)有一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