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说课稿1
- 资源简介:
约2620字。
种群的特征(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种群的特征,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加以介绍。首先,分析一下教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该内容是学生的视角从微观、个体水平到宏观、群体水平的转折点,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有重要的意义。教材讲述了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种群的特征,为学习本章重点内容之一种群数量的变化打下基础,为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学习埋下伏笔。教材又讲到了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其中还设计了探究活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由于这一活动需要在野外进行,且属尝试模仿层次,故新课教学安排为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探究活动为第二课时。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种群的特征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在课堂上学生无法亲身体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且该内容比较抽象,故将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我将知识目标进一步分为三个子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种群特征的讨论、比较,能例举出种群的特征
技能目标——通过讨论学习,进一步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能了解本节课的实践价值,并进一步关心生活生产,关心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所以我确定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讨论合作学习。以具体的生物实例引入课题,启发学生了解种群的概念。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合作交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始终以问题解决为线索。自主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自主获取知识,充分发挥自身创造的潜能。
教学的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促进活动,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设计以下的学法指导,讨论法与合作法。在教师引导下,小组进行讨论活动,最后全班相互交流得出结论。讨论法与合作法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沟通、表达、倾听的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这样安排教学过程,一共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5分钟
地二环节 合作讨论,获得新知 30分钟
第三环节 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5分钟
第四环节 小结作业,提升能力 5分钟
在第一环节,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我出了这么一道题。学生可以通过查资料或者其它途径以寻求问题的解决,不论学生是否能找出答案。教师说,我们要选出正确答案,就要知道种群的概念。接着我会学生来说出种群的概念,然后我会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种群的概念。最后回到刚才的题目,让学生来分析一下其它选项为什么不符合。接着教师再叫学生举例说明种群的含义。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公正、积极、肯定地评价。通过例题引入,激发学生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渴望问题解决的心理处于激发状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学生举例完之后,教师以其中一个选项,即一块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为例,引出种群密度教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