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10字。
第四节 免疫调节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是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必修模块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又指出,“生物3:稳态与环境”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由此可以看出,《课标》重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认识生命系统。教材中,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人体的三道防线,但没有深入,所以,此课中,可以在初中认知基础上具体分析第三道防线,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抗体,所以可以从体液免疫开始讨论,得出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他们之间的区别。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学习过免疫学的有关内容,而且近年来媒体的宣传使得艾滋病得知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所以这节课的引入比较容易,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多而复杂,特别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如果没有把知识整合好,学生学起来会感觉知识没有系统性,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材料,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后,肯定还会生成新的问题,要注意将学生的生成性问题转化为新的课堂资源。让学生构建知识过程中,学生对于如何构成概念图是未知的或知道不多的,所以要先告之何为概念图,如何构建等知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分析,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比较、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的科学思维能力。
2、学会构建概念图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情感性目标:
1、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和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通过学习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者的关系,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和整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