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30字。
高中生物(必修)
第九章 第一节生物圈的稳态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节内容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需要,组织材料,启发、指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来建构生物圈稳态这个核心概念及其相关的子概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既要让学生理解有关生物圈稳态的理论知识,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利用知识保护环境,关爱地球。
二、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九章人与生物圈的第一节。它是第八章的进一步延伸和提高,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基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生态学的知识、深入理解生物圈概念和人与生物圈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所以本节内容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点 重、难点 学习水平 能力培养目标 态度观念培养目标
生物圈的概念 重点 理解 理解、分析、自学能力 形成生态学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探、不断创新与合作的精神
生物圈的稳态及自我维持 难点 理解 理解、分析、自学、迁移能力
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重点 理解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理解、分析、探究能力,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能力
生物圈稳态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理解 理解、综合、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其中生物圈的概念和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作为本节的教学重点,因为理解生物圈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生物圈的稳态及其自我维持的基础。另外,本节以酸雨为例,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旨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强调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而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是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为基础进行讲述的,是后面学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圈保护的必要基础。但是在生物圈这一大范围内理解稳态的维持,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这部分是教学难点。
三、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第八章,学生已具备了生态学基础知识;通过以往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已掌握了生物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另外本节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学生也有较多的相关经验。学生对于本节内容有一定的主动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因此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进行“通过科学探究进行学习”的学法指导。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