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5060字。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课程模块:选修三
教师姓名:曹秋菊 学校:厦门双十中学
教学背景分析
1.指导思想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创设-协作-交流-意义构建四部分,本节课通过图片、数据和视频等方式提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并突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达到获取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的目的,获得的新的认知立即在新的情境中得以应用,不断地实现“同化-顺应-平衡”的认知过程。
生物课程除了强调真理性和开拓性、开放性,人文性也是生物课程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我们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强调但是却难以落实的教育目标。而学生确实存在兴趣、需要,才是落实该目标的最好契机,而鲜活生动的案例则是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也是本节课的设计要点。学生由案例中领悟道理,又能用此道理来联系新的案例。
另外,将本节内容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化繁为简,把重点、难点各个击破,减轻学生负担。
2.教学内容分析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选修三模块的最后一章《生态工程》的第一节,包括关注生态工程建设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两部分内容。从知识和能力衔接上来看,本节课以必修三的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以及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为基础,其侧重于科学向技术的转化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既是对必修课中所学知识的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总结,又是对前面所学知识地充分地运用。
本节课的特色在于其充分地体现了生物课程的人文性,本节课中学生能够关注生态工程建设,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也是我们国家提出的“中国梦”的核心思想。所以能否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十分重要。
教材中的实例为进行STS(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素材,但是有些实例年代地域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本节课进行了一定的删减,同时增加了厦门本地的生态工程建设实例,提高学生对生态工程建设的关注度,提升自身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使命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本节实例较多,可分2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能够关注生态工程建设,另一个任务是能尝试应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生物多样性原理来分析生态环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3学生情况分析
(1)已有知识与能力和情感
具备一定的生态学知识基础,如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图的分析以及群落的特征和结构的相关知识。具有资料分析和整合能力,具备上网搜索信息和信息初加工的能力。学生认同全球化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全球合作解决,但是对于解决的措施并不明确,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2)存在困难及问题
大部分学生缺少知识概括的完整性,知识之间的逻辑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分析
学生更关注于身边的生态工程案例,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学生更倾向于小组讨论,减少自身的压力,同时得到组员的帮助和教师的鼓励会使他们更热衷于参与到学习中来。
(4)应对策略
情境的创设尽量具有冲击力、说服力、本土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更能全面的概括和总结。教师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逻辑性。通过大量的实例,是学生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内化。
教学目标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