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八中2012-2013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4小题,约4760字。
高中一年级 生物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0题每题1分,11—40每题2分,共70分。)
1.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C.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2.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水的分解及三碳化合物形成葡萄糖这两个生理过程所需要的能量分别来自于
A.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和光能 B.都是呼吸作用产生的ATP
C.光能和光反应产生的ATP D.都是光反应产生的ATP
3.进入冬眠的动物代谢极为缓慢,最根本的原因是
A. 体内酶的活性低 B. 气温低 C. 进食少 D. 耗能少
4.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的过程。在下列哪种体外温度条件下,采集到的血液凝固最快
A. 0℃ B. 15℃ C. 25℃ D. 35℃
5.在有氧呼吸的全过程中,CO2的形成发生在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各个阶段
6.右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④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B.⑦是分泌蛋白的发送站
C.②与⑥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D.②产生的O2被①利用,穿过了8层磷脂分子
7.下图所示,烧杯内装有蒸馏水,下部封有半透膜的长颈漏斗内装有淀粉和食盐溶液,漏斗颈内液面与烧杯内蒸馏水的液面相同。过一段时间后用碘水和硝酸银溶液分别检测蒸馏水中的物质。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漏斗颈内液面下降 ②漏斗颈内液面上升
③烧杯内的液体遇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烧杯内的液体遇碘水变蓝
A.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K+进入轮藻细胞,乙醇分子进入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属于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被动运输、自由扩散
C.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D.主动运输、自由扩散
9.将人的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半小时之后的结果如图,依照细胞外形的变化判断蔗糖溶液的浓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丙>丁>甲>乙 D.丙>乙>丁>甲
10.植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是因为
A.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 B.细胞液中离子的种类与数量不同
C.根细胞对各种离子需求不同 D.土壤溶液中离子种类与数量不同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