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项升格集训试题(显微镜相关问题考查等11套)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专项升格集训一——显微镜相关问题考查.doc
专项升格集训八——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分类专训(1).doc
专项升格集训八——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分类专训(2).doc
专项升格集训二——蛋白质的相关计算.doc
专项升格集训九——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分类专训.doc
专项升格集训六——遗传实验题分类专训(2).doc
专项升格集训七——遗传实验分类训练(3).doc
专项升格集训三——细胞的结构图像识别.doc
专项升格集训十——生态学相关的数学模型及模式图专训.doc
专项升格集训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题型专训.doc
专项升格集训五——遗传学实验分类专训(1).doc1.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
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物镜的正下方 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 cm处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 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 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⑦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 B.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C.④③①⑦②⑥⑤⑧ 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
解析:
选项 诊 断 结 论
A 使用显微镜步骤:对光(③④)—低倍观察(①②⑤)—高倍观察(⑧⑥⑦) 不正确
B 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 正 确
C 对光时应先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 不正确
D 使用显微镜应先对光 不正确
答案:B
2.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1.(2009·青岛模拟)丙氨酸的R基为—CH3,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它们缩合形成的二肽分子中,C、H、O的原子比例为( )
A.7∶16∶6 B.7∶14∶5 C.8∶12∶5 D.8∶14∶5
解析:先根据R基推导出两种氨基酸的结构简式或分子式,再根据脱水缩合的原理计算原子数。注意,计算H原子数、O原子数时,应减去脱去水分子中的原子数。丙氨酸的结构简式是,谷氨酸的结构简式是。当缩合成二肽时需脱去一分子水。故缩合成的二肽分子中,C原子数为3+5=8,H原子数为7+9-2=14,O原子数为2+4-1=5。
答案:D
2.(2010·杭州模拟)谷胱甘肽(C10H17O6N3S)是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的一种重要三肽,它是由谷氨酸(C5H9O4N)、甘氨酸(C2H5O2N)和半胱氨酸缩合而成的,则半胱氨酸可能的分子式为( )
A.C3H3NS B.C3H5NS
C.C3H7O2NS D.C3H3O2NS
解析:谷胱甘肽=谷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2H2O,即C10H17O6N3S=C5H9O4N+C2H5O2N+半胱氨酸-2H2O,所以半胱氨酸的分子式为C3H7O2NS。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代替光束成像。电子显微镜之所以具有高分辨率,是因为电子束的波长比光的波长短得多。电子显微镜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在标本表面进行“扫描”,获得的是标本外表面的图像。透射电子显微镜获得的图像,是经过特殊技术制备的薄切片的图像。
光学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辐射源 可见光 电 子 电 子
波 长 400~700 nm 0.005 nm 0.005 nm
镜 头 玻璃透镜 电磁透镜 电磁透镜
标 本 置于玻片上的活体或非活体标本 置于真空铜栅格上的非活体标本 置于真空金属盘上的非活体标本 一、过程图解类
1. 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析:有氧呼吸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丙酮酸,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是在酶1的作用下完成的;第二、三阶段是丙酮酸在线粒体内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2O,是在酶2的作用下进行的。在缺氧的条件下,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乳酸,该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所以酶3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答案:C
2.根据下面光合作用图解,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
B.⑤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C.图示①~④依次为[H]、ATP、CO2、(CH2O)
D. ①产生的[H]和①不仅用于还原C3化合物,还可用于矿质离子吸收等
解析:光反应中生成的ATP专用于暗反应还原C3化合物之需,不能用于其它生命活动。
答案:D
3.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生物小组的同学把菠菜叶磨碎,分离出细胞质和全部叶绿体。然后又把部分叶绿体磨碎分离出叶绿素和叶绿体基质,分别装在四支试管内,并进行光照。问哪一支试管能检测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 ) 1. 已知纯种的粳稻与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粳稻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请设计两种方案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实验器材。基因用M和m表示)
方案一: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方案一:采用测交法加以验证 一、坐标曲线类
1.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
解析:“J”型曲线出现的前提是条件理想,“S”型曲线是在自然环境中出现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曲线,两条曲线在c点分开,说明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c点。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数量。若该种群在c(K/2)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200。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最大值)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种群增长率为0。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