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ppt5
- 资源简介:
包括:一个共30张课件,一个约2530字教案,一个约1030字教学反思,一个噬菌体自我介绍短片视频。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第1课时)教学设计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一、教材分析: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这节内容是必修2第三章的第1节,教材的编排已经是按照科学史的发展来编排的,学生知识上有一定的储备,比如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科学家提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设,摩尔根提出基因也存在性染色体上,还有减数分裂等等,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本节内容需要2课时,所以我把第1课时的重点放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重难点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1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体会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多样性。
2阅读经典实验研究的资料,感悟科学家实验设计的优美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执着与奉献精神,增强热爱生命科学,学习生命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难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解决办法:主要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形成结论。然后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碰到的热门问题如甲型H1N1。其中有学生角色扮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呈现甲型H1N1病毒的图片(PPT1),介绍结构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样子就像一颗水雷:一个圆球上面插着许多小棍。那个圆球是一层脂质包膜,包裹着病毒的遗传物质。插在膜上的小棍,仔细看有两种:数目较多、看上去像柱子的是一种叫血凝素(简称HA)的蛋白质,数目较少、看上去像蘑菇的是另一种叫神经氨酸酶(简称NA)的蛋白质。
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各有不同的类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血凝素H为1—15种,神经氨酸酶N,分为1—9种。病毒学家给它们编上不同的编号,并根据这些编号给流感病毒分类。比如禽流感是H5)
2介绍疫情和危害
PPT2(首先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寄生在宿主的细胞内,它存在于人及飞禽走兽的各种排出物中,如尿液、粪便,也可以在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由于病毒颗粒非常小,可粘附在各种漂浮物中造成空气传播。据研究一个喷嚏就可以有2-3万个病毒排到周围的空气之中,200个病毒的吸入就可能使人患上流感。可见传染性之强,PPT3
PPT4疫情情况:中国内地累计确诊病例91393例,死亡178例。浙江省3948例,死亡5例。最多的是北京,9007例,死亡28人。
3让学生猜想甲型H1N1病毒如何侵染人体细胞?
有几种可能?1)RNA进入 2)蛋白质进入 3)全部进入
到底是什么进入细胞内部呢?
我们今天来学习科学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经典实验。
看看能不能为我们揭开谜底
(一)背景简介
争论的焦点: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