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分离规律》ppt3(2份打包)
- 资源简介:
基因的分离规律
伴性遗传 34张ppt.ppt
伴性遗传 教学设计.doc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伴性遗传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二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一章《基因的分离规律》的第四节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两个方面的知识。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从而进一步阐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伴性遗传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对完善和深化基因分离规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后面我们学习《人类遗传病》奠定了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我分为两个课时来讲述,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性别决定、伴性遗传的概念,以及探究活动,分析人类的红绿色盲,从而得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第二课时为第一课时的继续,第二课时主要分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班Y遗传的规律和特点,进而总结三种伴性遗传和两种常染色体遗传在系谱分析方面的区别和解题规律。本节课在高中生物中属于教学难点。
二、学生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已入校半年多,已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以及比较强的领悟力,都已初步建立起来,但还不是很完善。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确探究活动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掌握知识基础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探究活动,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探究活动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本节课讲授于高一下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减数分裂,掌握了孟德尔的基因的分离规律,了解了白化病的一般规律及特点,初步掌握了用系谱分析的方法分析遗传病的规律,这些都为新知识,伴性遗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在教学中始终灌输“以学定教”,学生经过半年多的训练,逐步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但是自主学习效率还不强,书写规范性也不够完善,所以本节课,我们通过优秀预习学案的展示以及组长交流预习困惑的环节,来继续引导学生完善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该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以XY型性别决定为例,了解雌雄异体的生物的性别决定的方式。
②概述伴性遗传的概念。
③以人的红绿色盲为实例,了解伴性遗传现象。学会分析性染色体上基因传递的特点, 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人类染色体组型图和人类性别决定图解,培养学生合理判断、图文转换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书写遗传图解规范遗传图解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生物素养。
③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④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色盲发现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②通过性别决定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色盲这一伴性遗传的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③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人类性别决定方式。
2、伴行遗传的概念及特点。
难点:
1、人类的性别比例及原因。
2、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的规律。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