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精子的形成过程》ppt(说课)
- 资源简介:
共29张。含配套说课稿,约2000字。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精子的形成过程
怀化市一中杨辉
一、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这一课题位于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前承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后接生物的变异,是遗传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即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全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生殖细胞的形成这部分内容抽象、复杂,难以理解,它以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遗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更能加强对遗传定律实质的理解,也为以后的生物的变异奠定细胞学基础。
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与精子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通过模型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
3.德育目标:加强学生对物质是运动的发展的唯物观的认识。
1.3 重点、难点:
1.重点:1)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2.难点:模拟并掌握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
1.4 教材处理:
1.将减数分裂概念推迟到学完精子的形成过程之后,以期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2.将本节第二部分受精作用中的“模型制作”提前到本课时进行。
二、教法与学法
2.1 教法: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高一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而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为变抽象为形象,我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以构建减数分裂模型为手段进行教学。
2.2 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制作精子的形成过程各时期的模型进行合作探索,自主学习。
三、教学过程:
3.1 导入:创设情景,引发认知矛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具体如下:首先假设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以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由亲代产生的子代中染色体数目会发生什么变化?(课件展示推理过程)学生通过推理可以得出:若以有丝分裂方式的产生,两性生殖细胞,受精卵中每一代染色体数目会增加一倍,这显然与事实不符。那么怎样才能使子代细胞与亲代细胞的染色体数一样呢?(课件展示逆推)从而得出若形成精子与卵细胞时染色体数减少一半则可以解决上述矛盾,并提出问题: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时染色体怎样减半的呢?导出精子的形成过程。
3.2 精子的形成过程
1.课前准备:1)课前做较深入的预习,并分组
2)将双色橡皮泥揉成细条,每组8张A4纸。
2.学生模型制作:
陶行知先生说:“在你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非用脑去想不可,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这种思想,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尤为重要。
结合上述思想我设计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动眼观察:观察课件的减精子形成过程的各时期的大图。
2).动手制作:利用橡皮泥进行制作各时期的模型。
3).动脑思考:①怎用橡皮泥模拟染色体及其复制。②什么是同源染色体,怎么制作。③什么是四分体,妹染色单体怎样交叉互换。④精子形成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染色体的数目减半发生在什么时候?观注染色体、DNA在各时期的数量变化。
资源评论
共有 3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