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ppt4
- 资源简介:
共18张,另有金华猪.swf、转录翻译.swf两个素材和约3910字的教学设计。
第四节 遗传信息的表达
—RNA和蛋白质合成
丽水中学 叶伟媛
一、教学理念
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生物学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也应该体现自然科学的这一特点。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本节教学设计打破以往学生一贯接受结论性知识,而对于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知之甚少的情况,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科学结论出现在探究试验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质疑、表达和交流等探究式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生物(必修)•遗传与进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三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四节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合成”(1课时复习课)。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根据此要求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提出基本要求:1. 列举DNA的功能;2.比较DNA与RNA的异同;3.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4.说明遗传密码和中心法则,养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5.概述基因的概念。发展要求:比较复制、转录和翻译。
三、学习者分析及学法设计
高三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但对知识的联系整合及拓展运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还注重学生对知识整体的理解和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以及对知识的拓展提升。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又因为本节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观察,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从而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新知;按照认知发现理论,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对学习材料的亲身经历和发现,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达到解决问题、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独创精神。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列举DNA的功能;
2.能说出DNA与RNA的异同,能简单阐述RNA的种类及功能;
3.能概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4.能说出中心法则的内容。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观看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能力;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