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说课稿2
- 资源简介:
约2730字。
《秋天》说课稿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四课《秋天》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秋天》所在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人与自然”,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散文或诗歌,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本诗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全诗仅三节,内容精粹,容量很大,而且画面感强。诗歌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等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既可以引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学习方法与思路,从而为学习其他现代诗歌铺平道路。
2.教学目标及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我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b、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c、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d、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美。延伸拓展,培养审美情操。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4.教学重、难点的预设: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品味诗中一些重点语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突破方法: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并配以农家丰收的画面来创设阅读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