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小巷深处》课堂实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7/18 16:57: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900字。

《小巷深处》教学实录1
一、课前分析:
  《小巷深处》是一篇饱含情感的文章,文中那深沉而真挚的母爱催人泪下。因此,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应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叛逆期”,在父母的眼里他们仍是孩子;而在这些孩子的心理却常常把自己当作“大人”。因此,他们对父母的特殊关爱不太理解,有时甚至产生反感,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懂得母爱的内涵,并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文章真挚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描述: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吗?
  生:记得。
  师:那我们就共同背诵一下这首《游子吟》。
  (师生齐背《游子吟》)
  师:诗中的母亲正在做什么?
  生:做衣服。(有的回答:“给儿子做衣服。”)
  师:哪些诗句能体现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非常正确。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对待孩子的感情总是那样的真挚和深沉。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小巷深处》。(板书课题)
  2.新课学习:
  师:这篇文章很多同学都已读过了,那么哪位同学能为其他同学朗读一下课文呢?(很多同学都举手,要求朗读课文。)这么多同学要求朗读课文,真使老师高兴,又使我感到为难。我想让每个学习小组各推举一名同学来为大家朗读这篇文章,大家说可以吗?(绝大多数同学同意这种做法,只有几位同学很不情愿地说:“行。”)
《小巷深处》教学实录2
一、自然动情地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小巷深处》这篇文章(同时一名同学写标题),昨天在课堂上读课文时,有的同学偷偷擦眼泪,不知是什么原因?”
  “深受感动!”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我也与你们有同感,并且回家时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了一首歌……”
  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就有同学站起来说:“肯定是《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看来我们师生真是心有灵犀,那么就让我们合作,共同演唱这首歌好吗?”
  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下面让我们伴随着浓浓的母爱,进一步走进林莉的《小巷深处》。”
  二、民主和谐地探究 
  师: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上节课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1.盲姨娘为什么收养孤女?
  2.为什么孤女回避同学,厌恶家庭?
  3.盲母为什么偷偷探望女儿?
  4.盲母收养孩子后为什么变好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