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2140个字。
第1 课时
课题《山市》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积累生字词,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能力目标
理清写作顺序,理解山市出现的过程,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3、情感目标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热爱科学的精神。
学法指导
教师指导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课前预习
①学生在自由诵读,自由地进行初读、再读、三读。
②学生看注释讲内容,直译即可。理解句子的含义。
③学生讲述内容后,各组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解答。课堂导学
1、导入
许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有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
板书课题。
2.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文言文,
检查预习,大屏幕出示字词,学生识记。
自学课下注释。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奂山 青冥 飞甍 高垣 睥睨 霄汉 逾时 倏忽
(2)翻译下列句子:
a.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b.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c.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d.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
(3)走近作者作品: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才补为贡生。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教师导读:阅读文言文须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骤。方法适当,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