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案
- 资源简介:
约43140个字。
1.在山的那边
课型:讲读 课时:1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能说出“海”“山”在诗中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痴()想隐秘()凝()成喧()腾一瞬()间
2.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可仿照示
例,仿写句子。
例:山对海说:你博大辽远,深邃宽容,是值得我尊敬的老师。
海对山说,,,。
(你高耸挺拔,稳重坚强,是值得我信赖的朋友)
★请学生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3.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本诗讲述了什么内容?“山”与“海”在诗中除了指自然界的山与海外,还有什么别的含义吗?
5.孩童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梦想(幻想、理想),相信你
也不例外,请用一句话大胆地写出来。
二.指导学习•研讨
1.导入(由预习.导学导入),简介作者有关知识(学生答,师做适当补充)。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⑴范读、自读、领读、齐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导朗读,朗读时语速与情感的关系,重读与词语意思的关系。
朗读要求:放声朗读,正确流利,充满感情。
达到效果:与诗人的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启示。
⑵读后讨论:
★探究质疑:为什么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爬过山就能见到海”,作者借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3.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在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后,你对这首诗的内容、语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请列出,我们共同解决(生提问或师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其主动探究的习惯,生答或师点拨,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
示例:⑴为什么说是“隐秘想望”?
⑵“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⑶为什么说“山那边啊,铁青着脸”?
⑷“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⑸“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中“种子”指什么?为何说是“飘来的“?
⑹“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你是如何理解诗中“山顶的诱惑力的”?
⑺“因为我听见海依然在远方为我暄腾……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句话什么意思?
⑻“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话蕴涵作者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