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ppt72(2份打包)
- 资源简介: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一 第三章 第五节 光合作用 课件(共14张PPT)+教案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一 第三章 第五节 光合作用 教案.doc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一 第三章 第五节 光合作用 课件(共14张PPT).ppt
课 题:光合作用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光合作用》一节中包括以下内容: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其中安排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这个内容,目的是:不仅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还使学生体验到科学家们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学习科学家们“不断挑战权威、不断创新”的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初中教材已经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高中教材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和场所等方面讲述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几个经典实验,学生在学习中将学习怎样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以及实验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原则等知识,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还能使学生真正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简述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②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③阐明光合作用的过程。
(2)能力目标:
模仿经典实验设计的原则,尝试设计实验。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科学发现史,体验科学家们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入 初中时我们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为我们制造了氧气和食物。人们得出这一结论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历程,光合作用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呢?
引起学生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探究的兴趣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1648年,范.海尔蒙特的实验
结论:植物体生长所需物质来自水 幻灯片展示实验装置及过程
提问:看到这样的结果,你认为植物增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海尔蒙特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植物体的增重来自于水
不正确,他忽略了空气的作用 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结论:植物能净化空气,更新空气 幻灯片展示实验装置及过程
设问:1.蜡烛燃烧和小白鼠呼吸需要的是什么气体呢?
2.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氧气
植物能净化空气,更新空气
1779年,荷兰的英格豪斯的实验
结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体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他做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后,得出结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光下才能成功,在暗处就不成功。
设问:为什么他也没有明确说明植物是如何更新空气成分的呢?
直到1785年,空气的组成才被确定,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当时人们还不知道空气的组成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结论的得出离不开各学科的发展
1880年,恩格尔曼的实验
(一)将载有水绵和好氧性细菌的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和黑暗的条件下,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
(二)将载有水绵和好氧性细菌的装片放在没有空气但是曝光的条件下,观察细菌的分布。
结论: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幻灯片展示水棉图片及实验过程
提问:1.为什么选择了水绵做实验材料?
2.恩格尔曼将水绵和好氧性细菌放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
3.该实验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时,好氧性细菌集中在什么部位?
4.在完全曝光的条件下,好氧性细菌分布在水绵的什么部位?
4.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它有大型带状叶绿体(选材很重要)
利用好氧性细菌的好氧特点,检测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氧气
叶绿体见光的部位
集中在叶绿体的所有部位
回 答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1884年,萨克斯实验
结论: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请同学们回顾初中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幻灯片展示实验装置及过程
提问:1.为什么对天竺葵先进行暗处理?
2.为什么让叶片的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呢?
3.这个实验的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
1.为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
2.为了进行对照。
3.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领悟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