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试题(12套)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必修二【12套】
生物必修2 4-2染色体变异.doc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2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2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doc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2 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oc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2 2-2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doc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2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2 3-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doc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2 3-3必修2第3节 基因的表达.doc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2 4-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
生物必修2 4-3人类遗传病.doc
生物必修2 4-4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doc
生物必修2 5-1现代生物进化论.doc
必修2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知识点一 几组基本概念辨析
【例1】 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解析:无尾猫自交后代会出现1/3的有尾猫,表明猫的有尾性状为隐性,无尾性状为显性,且基因型为杂合子(显性纯合子可能致死),故A、B、C所述不正确。
答案:D。
知识点二 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与假说—演绎法
【例2】 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
解析:孟德尔通过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在观察和数学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F2中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分离比为3∶1,而提出“该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等假说;根据这些假说,推出F1(高茎)的遗传因子组成及其产生配子的类型,进一步推出F2中各种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最后通过巧妙地设计“测交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选项A应为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这属于问题和现象,是事实不是假说。
答案:A。
知识点三 基因分离定律常用解题思路归纳
【例3】 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体(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F2的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
A.F1植株和F1植株 B.F2植株和F2植株
C.F1植株和F2植株 D.F2植株和F1植株
解析:种皮来自于珠被,故F2种皮颜色应在F2植株所结种子中统计,而子叶来自于受精卵,F2子叶颜色应在F1植株所结种子的胚内表现出来。
答案:D。
知识点四 基本概念的考查
【考例1】 下列表示纯合体的基因型是( )
A.AaXHXH B.AABb
C.AAXHXH D.aaXHXh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的基因型与纯合体的概念,难度中等。纯合体是指由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其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A项中可产生AXH和aXH两种配子,为杂合体;B项为杂合体,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D项产生aXH和aXh两种配子;只有C项只产生AXH一种配子,为纯合体。
答案:C。
知识点五 基因分离定律
【考例2】 (2009年北京理综)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金定鸭产青色蛋,康必修2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知识点一 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比较
【例1】 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该昆虫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_______。
(4)该昆虫细胞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有______。
(5)为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用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的异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
解析:由图示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知长翅、残翅基因(A、a)与直翅、弯翅基因(B、b)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并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但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与D、d间却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上的基因相同。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采用测交(AabbDd×aabbdd,AabbDd×aaBBdd)或杂交(AabbDd×AabbDd,AabbDd×AaBBDd)方式。
答案:(1)不遵循,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AbD、abd或Abd、abD (3)A、a、b、b、D、d
(4)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5)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知识点二 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
【例2】 玉米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基因(Bb,Tt)的支配,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玉米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型 B和T同时存在
(B__T__) T存在,B不存在
(bbT__) T不存在
(B__tt或bbtt)
性别 雌雄同株异花 雄株 雌株
(1)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F1的基因型为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F1自交,F2的性别为_______;分离比为_______。
(2)基因型为_______的雄株与基因型为______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
(3)基因型为______的雄株与基因型为______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
解析:
P bbTT × BBtt
↓
F1 BbTt(雌雄同株异花)
↓
F2 B__T__ ∶ B__tt∶bbT__∶bbtt
雌雄同株异花 雌株 雄株 雌株
9 ∶ 3 ∶ 3 ∶ 1
因此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9∶3∶4。
bbTT(雄株)×bbtt(雌株)→bbTt(雄株)
bbTt×bbtt→bbTt(雄株)∶bbtt(雌株)=1∶1。
答案:(1)BbTt 雌雄同株异花 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 9∶3∶4
(2)bbTT bbtt (3)bbTt bbtt
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
【考例1】 据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解析: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和D(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A。
知识点三 两对或多对遗传因子控制下的基因型、表现型推导与概率求解
【考例2】 (2009年江苏卷)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因三对基因自由组合,必修2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例1】 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证明具体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解析:格里菲思用两种肺炎双球菌在小鼠体内进行了细菌转化实验,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它可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当时并未确认该物质的化学本质。真正确认S型细菌中“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的实验应为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答案:D。
知识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例2】 下面是关于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与细菌转化实验相同,都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的特性而设计的
B.所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接种在含35S的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再释放出来的
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解析:噬菌体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必须在细菌体内才能进行繁殖,因此必须使用无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被35S标记的细菌,才能得到含35S的噬菌体;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参与新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因此既不能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也不能证明其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B。
知识点三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例3】 如图表示H5N1病毒、硝化细菌、酵母菌和人体内遗传物质组成中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其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H5N1病毒 B.硝化细菌 C.酵母菌 D.人体
解析:H5N1病毒无细胞结构,体内的核酸只有RNA,所以遗传物质中有五碳糖1种,碱基4种(分别为A、U、C、G),核苷酸也是4种;硝化细菌、酵母菌及人体,虽然细胞中均含两种核酸(DNA和RNA),但其遗传物质均为DNA,故遗传物质中的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种类均为1,4,4,因此图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只有H5N1病毒。
答案:A。
知识点四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考例1】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的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解析: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在DNA酶催化作用下分解。因此S型菌的DNA在DNA酶作用下分解而失去转化作用,加入R型菌,子代仍为R型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R型菌的DNA+DNA酶后,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小鼠体内有S型菌,小鼠患败血症而死。R型菌+DNA酶,经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后注射入小鼠,小鼠体内无活细菌,因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