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华侨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生物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5小题,约6200字。
山东省华侨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生物试题
说明:本题由选择题和简答题两部分组成,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根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等
3、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4、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在成分上类似,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别是
A.淋巴和组织液无蛋白质B.淋巴、组织液中蛋白质比血浆多
C.淋巴、组织液中蛋白质比血浆少D.血浆中无大分子蛋白质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C.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
6、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7、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8、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与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与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9、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10、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
C.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D.寒冷刺激以电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和传递
11、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强度的高低B.感受器的兴奋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D.效应器的兴奋性
12、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脊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3、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14、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
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15、右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资源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