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读论》学习大纲
一、课程目标
1.掌握文本解读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文本解读的本质理论,文本解读的语义学、文体学、接受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电脑网络等新方法和新视角理论。
2.提高从不同学科视角、运用不同方法,解读各种体裁文本的实际能力。
3.能够解决中小学新语文教材新篇目的文本解读。
4.引发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观念更新和教学改革。
5.根据实际条件,逐步实行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电脑网络化。
二、 课程要求
1. 不断更新专业理论和学术观点
关于文本解读的基本理论,中西方解读的文化差异,文本解读的语义学方法、文体学方法、接受美学方法、社会学方法、文化学方法,等等。
2. 学会开放性获取专业新信息的方法
3. 选择个性化文本阅读的路径
4. 掌握电子文本解读的方法和特点
5.学以致用,提升语文教学的水平
三、 课程内容
第一章 文章解读与中学语文教学
学习重点:文章解读论的性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学习难点:文章解读对读者的素质要求
第一节 文章解读的定位和功能
一、文章阅读的理论定位
文章阅读,是一种通过文本媒介,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造信息的复杂过程。阅读的效应,不仅取决于作者在文本中提供了什么信息,以及信息的质量和性质,更重要的是还取决于读者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思想方法、审美趣味等因素,以及那个时代所达到的科学、经济、哲学、宗教等的发展水平。
二、文章阅读活动的三个层次
1、获取信息。读者通过文字符号,接受传统的或现代的信息媒体传递的内容,是阅读的最表层活动,也是读者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
2、处理信息。读者在接受书本信息的基础上,筛选、吸收有用的信息资源。
3、创造信息。读者在获取、处理信息的基础上,加工、创造出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是阅读的高